第五百七十二章 抉择(二)(5 / 12)
杀了,朱元璋表示,绝对不会怪责太医们,即使他们治不好。
当然后宫扰政的例子也很多。比如说,汉末吕布在下邳时,陈宫献计吕布驻兵城外,自己守城池,这样互为犄角,可以对付曹军。但是吕布的夫人出来干扰,使的吕布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被曹操包围在城内,最后灭亡。
杜睿并不想眼下的那些士大夫一般,对妇人干政畏之如虎,杜睿甚至认为,只要是这个国家的公民,无论男女,都可参政、议政,但是家室扰政是值得反对的。
杜睿认为,”后宫不该干政“是一个常识,原因非常简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一个国家具有一定的制度和秩序是至关重要的。”后宫干政“之所以有害,就在于它干扰、破坏了已有的制度和秩序的正常运行,进而使政府陷入一种不正常的运作方式。这会与政府原有的运作方式相互冲突,严重时就会导致混乱和无序。
从历史上看,”后宫干政“有可能导致君权旁落、外戚滥权、大臣投机依附等一系列后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政府正常的运作方式受到干扰和破坏。
王后和嫔妃只是君主的配偶,已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赋予她们管理国家的职权,也就是说,她们并非政府成员。所以一旦出现”后宫干政“,就意味着已有的法律法规遭到破坏。对于一个君主来说,这绝对是不能逾越的底线,否则,所谓的”依法治国“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已有的法律法规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当然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很多杰出的女性,曾对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少数强有力的政治人物带来的短期好处,是无法弥补法律、制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长期害处的。一时的权宜之计是无法与长期国策相提并论的。
王后和嫔妃对于国家政策最多只能有建议的权力,超过这一点的行为都应该被视作有”后宫干政“的嫌疑。从大争发展的趋势看,只有君主征求王后或嫔妃的意见时,她们才应该私下向君主提供建议。君主的错误决定自有相关的大臣封驳、劝谏,这不应该成为后宫干政的理由。
历朝历代以来,绝大多数的君王,对于后宫干政这类事件,都是极其防备的,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汉武帝刘彻了。
刘彻虽然不曾经历过吕后称制的年代,但是他继位之后,同样也面临着一个能够左右他言行的女人,那就是他的奶奶窦太后,所以说汉武帝对后宫干政这类事件是极其厌恶的,也是极其防备的。
所以才有了汉武帝老年之时,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