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心惊胆颤(三)(4 / 11)
独颜之仪不签字,历声言道:”主上升遐,嗣子冲幼,宫中大任,宜委宗室。赵王年纪最长,论亲论德,应受辅政重任。你们备受朝恩,应思尽忠报国,奈何今日以神器授以外姓他人!“
郑译知道颜之仪人太倔直,不能够说服,索性”代替“他签署。诏下,宫廷诸卫禁兵认敕不认人,马上归统杨坚节度。
一直心倾杨坚的御正下大夫李德林听说要安排杨坚作大冢宰,郑译自己做大司马,刘昉想当小冢宰,连忙跑去见杨坚,并出主意说:”杨公您应该作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否则,无以号令大众。“
杨坚深以为然,周宣帝大殡结束,诏旨一下,连刘昉、郑译都有些傻眼: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昉为司马。二人本来想与杨坚平起平坐,这下子倒成了人家的僚属。
不过,杨坚待二人甚厚,赏赐巨万,封刘昉为黄国公,郑译为沛国公,”出入以甲士自卫,朝野倾瞩“。时人称二为”刘昉牵前,郑译推后“,皆是杨坚成事的红人。
杨坚本人,并无大功于国,又是最让人起”联想“的外戚,忽然大权在握,幼主在朝,外间自然不服。杨坚总是先人一步。周宣帝刚死,杨坚已经矫诏征在外拥强兵坐重镇的宗室五王入京朝见。五王入见,才知道周宣帝已死,无奈之下,只得各返他们在京城的王府,伺机行事。
但是,五王入笼,外间拥兵的周朝贵臣纷纷起兵,其中规模最大的有相州总管尉迟迥、青州总管尉迟勤、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以及益州总管王谦,数十万大军,此起彼伏,四处响应。
危急时刻,杨坚惊惧攻心,想派心腹刘昉与郑译出外监军平叛,但刘昉推说自己从未为将,郑译以母老为辞,皆推托不行,杨坚心中大为恼怒。情急之下,府司录高熲自告奋勇,李德林坚持岗位,杨坚大喜,定下心神,派遣韦孝宽、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等名将到各处策划、征讨。
外间纷起,在京师的周室诸王也不闲着。愤惋之余,赵王宇文招就想设”鸿门宴“,伺机想杀掉杨坚。
要不是有元胄保护,说不定杨坚早就死了,也轮不到他做皇帝,不久,杨坚就诬宇文招谋反,以周静帝的诏令名义诛杀宇文招及其三子、二弟。
杨坚在捱过最艰难的时刻之后,好消息接接二连三。数月之间,尉迟迥、尉迟勤、王谦等人相继败死,送首阙下,司马消难见势不妙,苍惶逃奔陈国。
得意之时,杨坚已无外忧,开始大杀周朝宗室。杨坚共计杀周朝文帝子孙二十五家,闵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