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约法三章(8 / 12)
者则受与罪行相应的处罚。
”约法三章“树立起了新政权威严天下、取信于民的形象,也奠定了汉高祖刘邦的历史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作用。由此可见,刘邦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是时代的要求。
”约法三章“给刘邦增加了不少印象分,他深知打铁还须趁热,于是派人与秦国官吏去到地方各县各乡发布安民告示。百姓们看了告示就像吃了定心丸,自然都很高兴,争相拿来酒肉慰问刘邦的军队。
面对人们的热情,刘邦委婉地表示了拒绝,并对众人说:”我们的军粮足够多,不能给大家再添麻烦。“
刘邦的这番话说不清是虚情假意还是真心实意,不过效果很明显,直接导致其人气爆棚,关中百姓都”唯恐刘邦不当秦王“。
争取民心的工程暂告一个段落,约法三章是此工程的核心措施,也是刘邦最值得称道的举措。他抓住了秦国失掉民心最重要的原因:暴政和苛法。在这样的双重枷锁下,百姓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忍字头上一把刀,忍无可忍之时便是动刀反抗之际,大泽乡起义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那么,”约法三章“,其价值又该如何评定呢?第一,化繁为简。秦国的法律不但严苛而且繁复,诸如”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这样的条文让人的神经随时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脑袋。
而刘邦的”约法三章“实际操作性其实很差,杀人的情况千奇百怪,伤人的情况纷纭万象,其间是非曲直又该如何界定,仅用”杀“和”抵罪“来描述实在不明不白。可正因为这样的”不明不白“一下子让关中百姓从长期受压的精神困境中解脱了出来。给予期盼已久的一点自由,足以让关中百姓感激涕零。
第二,双向制约。和秦律不同,”约法三章“既对平民百姓有约束力,也对入关的义军有约束力。改朝换代的动荡时刻,最容易出现社会秩序紊乱的状况。刘邦严格要求义军遵纪守法,以求尽量确保关中地区的社会秩序正常,同时也向百姓们展示出值得信赖的新军形象。
第三,废止连坐。秦律中的连坐,令人闻风丧胆。”约法三章“废除了连坐,改用”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形式,只惩戒罪者,不涉及其家人,这样的设定无疑更加人性化,更深得人心。
刘邦用约法三章,将饱受秦国严苛刑法折磨的关中百姓的民心彻底收复,如今杜睿也用了这一招,同样也让那些散漫惯了的土人欢喜不已。
这些土人懒散惯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