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何为佛(4 / 11)
大师谬也!佛法本义虽是非功利的,不过,世俗社会永远是一个功利的社会,佛教要启发世人心灵向善,不可能不言功利。不可能消除俗世人们到寺庙中求功名利禄的做法,但可以通过佛教的理念,告诉世人要从善事的角度去追求或看待功利,教化世人不恶行其事,纵欲而为。因此功利可以作为方便法门。但是就如今中土一些寺庙的僧团而言,同佛做买卖,甚至靠佛图利,挖空心思搞’创收‘,则是违背佛佗教导的。佛绝不是图贿的贪官,也不同专制的君王。“
玄奘再一次陷入了沉思,虽然他也觉得杜睿说得有些道理,然而却与他毕生追求,甚至不惜性命,远涉十万里,求取来的真经相去甚远,这让他感到了迷惑,进而感到了愤怒。
”居士所言,虽然看似有理,然而与我佛所论相悖太甚,贫僧不敢苟同!佛法讲求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诸行无常的’行‘指的便是一切有为之法,因缘形成的一切事物。有形的色法和无形的心法皆属行法。’无常‘,有生就有灭,变化无常,任何事物都无一刹那的恒常,在一刹那之间起著生灭的变化。前一刹那的我,已非此一刹那的我。生即是灭,生中饱含著灭,生与灭之间,没有刹那的间隔。任何事物若有刹那的不变状态,就意味著’常恒‘。’有漏‘的’漏‘指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烦恼是诸苦之根源。大海行船,就怕船上漏水,漏水的船,若不及时堵塞漏洞,定会沉船。人的烦恼,就是使人下堕之因,下沉苦海之因。凡受烦恼心影响的任何思想行为都结苦果。诸法无我的’我‘,指一切事物的不依因缘的独立自性和实际存在的规定性,任何事物包括自己都是众缘形成之物,并无任何自性实际存在的规定性,所以是诸法无我。’涅盘‘是指生命消除烦恼,脱离业力轮回的自由平静状态,是苦海的彼岸,是世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恶业报不爽,珍惜难得的人身,皈依三宝,戒恶行善,下世求得人天之身,享人天之乐,随得人天之乐,也终究无常,要想常乐,就要出离苦海。因此,修德修慧,追求脱苦涅盘,从轮回无穷的生命逻辑中得出一切众生曾经是自己的父母的结论。为报父母之恩,放弃自己的苦乐,尽心尽力,为众生的利益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利乐众生,一心一意追求成佛。
如此方为佛之本心,即心无外物,四大皆空,以修来世,以修本心,以度化众生,超脱苦海。如居士方才所讲,皆是谬论,若是佛也讲求入世,也讲求功利的话,那便不是佛了,如何还可以度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