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寸地尺天皆入贡(七)(5 / 8)
但是内部知情的人,大多数会将她们戏称为候补新娘速成班的特殊集体教育活动,主要是那些出于投机或是利益交换,有意和唐军将士联姻的新征服区,地方贵族、首领和富商、豪族、望姓的家庭,所派出来的适龄或是即将适龄的女儿们,集中在一起以礼仪教养训练为名,进行唐化突击教育。
主要学习唐人上流社会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细节,作为女性基本礼法和日常沟通的常用口语,通过节选历史成就学习,展示大唐赫赫武功和先进的制度文化,输灌来自古老帝国和文明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以为唐人生养后代为一种光荣和权利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再塑造。
事实上,按照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的历史和传统,这些地区和民族的女性教育,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作为一种附属物和财产,依附男人而生存依旧是这个世界的主流。
最大限度的避免她们为唐人生下的后代,因为过多来自母系民族的影响,而容易本地化,外夷化。
此类的措施还有很多,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为新统治民族,唐人对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再加上我一些前瞻性的想法,比如:借助雨季休整的时间,大量稍有名声的学者或是宗教人士,被自愿或是不自愿的召集到伊斯法罕城来,进行有偿的古代文献,历史书籍的翻译和修订工作,当然,碍于家人的安危或是生活压力,敢于抗拒新征服者要求的人,其实微乎其微。
毕竟名面上打着是爱好各国文化,资助,复兴发掘古代文化的旗号,给予的待遇也不错,按照进度和成效。给予金钱酬劳和补贴家人的粮布实物,通过完成的作品还有名声上的收获;提供的便利和素材也很多,随时随地发掘的当地的出土文物,当地据说已经遗失,却在从东方继续流传而重新引进的古代文献诸如此类等等。
就如欧洲人后世搞的那个所谓文艺复兴运动一般,依靠阿拉伯人那里的百年翻译运动的文化成就,重新引入一些数量有限,不知道传了多少手而变得谬误百出的古代文献,就能脑补出成百上千万字数的,欧洲古代史诗和宏伟着作的良心历史大发明时代,但最终目的是从文化传承方面,将他们传统中不适合唐人统治的元素和杂音,慢慢的换血掉。
就算偶尔有不愿意合作的人,也不会给予成为民族英雄、悲情人物的机会,战后的地方上总是不缺乏杀人越货的盗贼,作为学者本身的抵抗力,总是相当可悲的。
真正的关键,在于那些协助他们进行翻译的人,安西大学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