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战荒(7 / 9)
“他不是兼领江南转运大使么,随便凑凑,就应该可以拿出来了……”
我坐在亭子里,漫不经心道
“山(南)东道的冬季直道改造,已经调过荆州的常平仓了,再加上靠近青黄不接的时节,民间多自藏备荒……”
“而江西道往江东、两浙地道路为桃花汛所困,车船难行,征调不及”
作为我幕府八书记之一,他领导的幕僚小组是专门荆南方面的事务,现在的荆南道,虽然是新划分出来的,但是荆南的军屯庄,却是龙武军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也是早年开荒最艰苦的地区之一。
大规模有组织的围圩造田,与洪水、蛇虫、湿瘴,时疫做斗争,大抵有数千人因此死亡或是患上难以治愈的终身残疾,其中所动员和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多,采用了大量畜力和先进农艺,在本朝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
由于地理上的蛮荒和相对封闭,这里也是大规模使用各色战俘、军奴的地方,为了达成目标过度使用和赶工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也可以说这些水泽殷沃之下,埋的是累累的尸骨。
但是前期的付出和代价,收获也是同样的巨大,围绕云梦大泽的大规模围垦,早就是的绵连数百里的大片水灌良田,所谓的沃野肥田畜禽盈沟,因此早在前年开始,就一跃超过龙武军发家的剑南道和近水楼台的关内道,成为第一大粮食和农副产品、原料的生产地。
几乎八成的杜仲胶产量,三分之一的生熟成药,近一半的丝麻棉帛和油料作物,都出自这里,相比依托南平府,以矿业工场为主体的剑南产业集群,荆南的流民大营走的是另一条大规模垦殖的路子。
在武装屯垦的经营下,周围的山夷、土蛮聚落也几乎被一扫而空,不是被归化成屯庄劳力的一部分,就是被捕杀驱赶到了别处,其中的斗争和血腥,一言难尽。
这几个县,也是天下屈指可数的,在国内内陆腹地按照延边军州的规格来设置的县治。生活着十几万户以府兵、军眷名义存在的军屯户,还有两三倍与他们的各色奴户。因此这些地方也是采用与外县迥然不同的治理风格和社会制度。
荆南道也是由南向北,产业逐级改良推广生产链的重要一环,其经营和屯垦的范围,以较为便利的水系运输为依托,已经遍及后世半个湖北及湖南和江西的部分地区。甚至足以对邻道的州县产生影响和冲击。
比如荆南军屯庄的一个任务就是调控附近江南诸道的米市,利用半官方身份、资源和便利,在谷熟前后有组织的定期打击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