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带路党(9 / 11)
路恭再次抬起头来,对着一干恭敬候命的诸本臣官道。
“按照行程应该已经到了……”
继任的文书臣相回答道。
达扎路恭搓搓眉间,叹息了一声,虽然对交涉的结果毫不乐观,但他还是坚持派出了使者,他们最忠实的吐蕃王臣,早已经做好被唐人羞辱或是泄愤的心理准备,国之交往,唯实力说话尔,而作为吐蕃人能拿出来交涉的价码实在不多,而且正在一天天的减少。
他是通过当初突袭安乐州的山中小道回到青海的,但是被阻绝滞留在赤岭以东的吐蕃各部就没那么幸运了,面对后路断绝,他们反应和对策也不相同,既有追随残余的王军试图合力夺回石堡,也有在混乱中被唐军小股袭扰部队给轻易击溃的,更有丢下策应的别部友军,自发向西或是南向撤退的,或在原地不知所措被唐人击灭甚至投降的,一时间刚刚完成驻屯编管没多久的十数万吐蕃军民崩解离析。
早前吐蕃各路人马在河西拢右大肆搜掠,准备运回国内的财货和物产,大都集中在伏远城和大非川附近,这些东西大部分是不能果腹也不能取暖,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金珠财货之类。但对唐人来说,或许是一笔不错的价码。
唯一可以利用的是唐人内部的分歧和矛盾,比如急于复仇的河西拢右本地军队,和热衷于功名朝廷中军对待吐蕃人的态度上,似乎又很大的不同。而唐人的宫廷中,对攫取了巨大的功名和声望的军队,似乎也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
用退让出的大片土地做谈判的基础,然后交出一批倒向马向的宗贵,作为发出战争的罪魁祸首,还有嫁出吐蕃的公主或是派出一个小王作为人质,让赞普以外甥之名言辞卑切的称臣献表,恭贺和感谢大唐打败吐蕃的乱臣贼子,为吐蕃王权拨乱反正之类的说辞,也并不是可以接受的。
当年雄武大王(松赞干布),在松州城下遭到挫败后,也是对唐人皇帝自称过臣婿之国的,前代老王更是以子婿见诸国书臣表的,比起悉补野王家的长治久安,这些暂时的虚名又算什么。只要能够将那些流散在河西的悉补野本部军队换回来一部分,相比同样虚弱的内四族和诸多宗贵、藩臣,吐蕃的王权就依旧是巩固如磐石。
……
“让他们一起进来……”
我想了想如是吩咐道
一前一后两名吐蕃使者一碰面,顿时面色大变,先喜后惊,才喊了声你,后来的那名年轻一些的吐蕃使者,突然暴起发难,车主袖子将先来那名吐蕃使者挡格的手臂反扭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