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鼎峙(4 / 7)
“此外,按照枢密院的均令,我们还要协助安乐州青海王家,西山党项的细封、野利等河西藩姓大落,将老幼妇孺撤到灵武……”
说道这里他重重咬了协助这个字,环视了一圈,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领会这个意思,这只是最基本的预防措施,最好是用不上。
“这是首要任务之一……明白么?”
“大雪连天,不但阻塞了道路,连哪些用作保持通信的军用信鸽,也无法再恶劣的天气下继续飞行,军中的少数几条联络线路,还是靠驯养的鹞子,进行转发的……”
“各地联络不易,吐蕃人固然是纵兵四掠自行其是,但作为招讨军装备和战术训练上的优势,在大规模会战中也被抵消了许多……”
“因我们必须选一个合适的战场,将其中吐蕃人聚集过来予以重创……最好是吐蕃内四族或是雅砻出身的宗贵大姓”
“如果清野坚壁顺利的话,吐蕃就粮不足,自然会分兵深入,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切不要轻敌,眼下遭遇和击破最多,还是那些为吐蕃前驱的部族兵……并不代表吐蕃大军的真正实力”
“再说,那些附从的藩落击破的再多,对吐蕃寇略的主力影响有限,但是如果打痛那些真吐蕃,那些藩落就会犹疑观望,甚至畏难而退……”
……
“太冲,卫军侯未胜算先料败,会不会太悲观了……”
新任未久的河西节度使马凛,派来协助前线从事的水陆度支判官周智光,刚才列席军议许久,才把疑问放了出来。
“这已经是最好的打算了……”
同样随军行事,代表枢密副使李栖筠的骑曹参军韩滉回答道,他是前宰相韩休之子,出身名门,却很早就入幕随军参务,所以比地方营政出身的周智光,更有见地一些。
“……吐蕃有大军而少粮,我们有辎重而兵寡,胜负定决还在半数之下……我们属于守势,相比吐蕃人又少了许多选择的可能性……但是吐蕃军众而杂,指使并非如臂……”
“较好的结果就是吐蕃寇略各处初步受挫之后,供给不足粮尽而退,我们掩而追杀之,或有斩获”
“其次是我们在吐蕃顷力的四面出击下,守住战线,吐蕃无功而退……但是我们也疲老无力,只能慢慢收复故土……黎民乡土就不好说了”
“再次之则连河西一路也守不住,只能凭借城塞,逐级杀伤吐蕃,至其疲老而止,亦朝廷援军赶到,再伺机规复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