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好消息坏消息(12 / 14)
去的门人。上奏前照例会发一份来请示我的意见。
这样就与原有从属兵部的掌戎器、卤簿、仪仗的库部;掌舆辇、驿传、厩牧、马牛杂畜等事的驾部;从属礼部下掌祭祀、天文、刻漏、卜筮、医院等的祠部;掌各王及诸藩朝聘之事的主客部;构成了梁门六郎中的格局。
这些郎中虽然只有从五品上,却是一等一的具体事务官,六部所掌握的国家运行,很难绕过他们去。
类似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军事屯垦体系,因为就粮的压力小,而且组织效率高,被当成解决各地土地落荒和亢兵的灵丹妙药。
但是我却没有这么乐观,目前的组织严密和高效率,是龙武军独有的内部环境所培养形成的,主要的骨干都是退役老兵和军队家属这些关系密切的渊源,如果贸然扩充,大量新增加的户口,将严重冲击龙武军现有的秩序,甚至导致政令下达的失控。
在在上头批点了个“考虑不足,批回再议”。
“还要将军屯庄模式,推广到天下……”
我笑了起来,这位屯田郎中还真是雄心壮志啊,目前能够进行重建府兵试点的,大多是淮河以北经过战乱后,有大量土地荒芜的北方各道,其中做的最好的还是龙武军为主导的关中道,其次是李泌主持下的河北道,再就是守城专家经营的河南道……
无不是靠这军队的暴力背景和来自上层主导者铁腕的强力手段和组织能力,才逐渐部分实现的,如果在土地兼并严重的江南什么的搞这东西,不爆发土户、客户矛盾才怪。
不过,详细的陈条看下来,也不可谓不用心的,他理想中的模式,乃是以龙武军现有模式为基础,大量考证和借鉴了历朝历代的屯边优劣得失,至于最后得出的东西。让我顿时嘿然一声,这不就是后世朱和尚的洪武之治的基础,着名而毁誉参半的卫所制度么,曾经有个被顶置明粉的帖子说,虽然在中晚期败坏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但是在朱和尚到朱老四的数十年间的内外战争,还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之所以败坏,也仅仅是因为土地兼并、工商业发达起来之类社会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而卫所的体制却长期一成不变,最终难以适应时代而已。
或许还有数十年拓展的空间。我批了个“当,补充考察,先行试点。”
“夏侯麒麟活着回来了……”
我楞了下。
“让他好好休养,其他什么的以后再说……”
“他说有要事,非得面见大人……”
新任京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