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新气象(11 / 13)
使虽然没有过问政事的权利,但是列席可以参加宰相的会议,日常则进行轮值进行常务管理,以应对民变等国内小规模的突发事件,在左右枢密使无法行驶权利的时候,可以以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做出调遣中外兵马决定,平时则直接对十六卫在京师的本部,进行检点。
而作为仅次于枢密院,总章参事府的主要功能,是在皇帝需要的时候,备谋蓄材为军国咨议计,但实际还掌握了将官训作的培养体系、对外的谍报侦敌体系、纠检风纪军法的宪军、军工和研发的将做、军器体系,某些地方的实际职权已经超过了战时的最高指挥机构——枢密院,与负责军队运做、考评等日常管理的兵部,共称三军司。
由于龙武军长期保持的是,太上皇手上延续下来的战时体制,也是被诟病最多的地方,新朝之后再保留,就未免不合时宜也不识相了,因此重整枢密院之后,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那些本应该缩减或是撤并的六曹诸军司、各附属部司营团,也同样被吸收进京师本部中,起码也为常年追随我的那些人,谋取了一个更好的出身和继续在我名下效力的机会,作为枢密院重整的连带举措之一,此外在条陈中,被清理的还有朝廷的情治系统,传统大概分为省台一块,宫内一块,可以说六部都有自己的零碎情报来源和渠道。
象兵部掌军,军事攻略,对外征伐,军中自有斥候探哨长期专事刺探国内外情形。
刑部司掌刑狱,纠举不法,也有遍部天下明暗捕吏密探。
礼部主四番院,使节往来中,也有一套来自那些番国外邦境内的消息渠道。
吏部有考拔百官之职,自有其自上铺下的调研考察体系。
户部掌有天下民政户籍赋税度支,其调查统计系统和人手,也是相当的广泛。
工部的水利河槽营造,也有一套自上而下的监管体制。
最后御史台监察百官,一台三殿十六道中,各自有其执行机构。但是加在一起就不免亢态琐碎了。
因此
这次变化最关键的要点,就是废察事厅这个畸形膨胀的怪物,而分置五科判事官。听说察事厅被查抄的时候,几乎是举城欢动,无数自发前来的士民相拥于道路,观看这些察事厅子受刑的场面,因此,新设的五科判事,其实针对的不同的职分情报机构户科以司农寺为掩护,对口监理户部,核查天下户口民籍,财税流通,与管理国库的太常寺稽核局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对皇帝和中书省负责。
兵科则挂在卫尉卿名下,主对外征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