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门户与物议(9 / 11)
话,才不至于被那些小人继续落井下石。这些年勤勤勉勉谨小慎微的从监察御史、剑南节度行军司马,充置顿使判官,屯田员外、侍御史一路熬过来,好容易才外放专任一方。
商州又曾经是龙武军攻略关内的重要据点,虽然已经号称撤出,但是长期把持地方上利益的牵扯,也不是那么好割断的,因此他冒这被人弹劾畏事拖沓的风险,也要来先见上一面,讨个主意。
“大兄……”
面对韦姓里出的第七个宰相,并且历仕两朝,以太子少师安然退养,并依旧保持强大影响的存在,哪怕是号称正支嫡出,将门之后的韦伦,也要俯首侧目,恭敬的喊上一声兄长。
“十九郎……”(唐人以同宗兄弟为辈分排行,因此在能生养的世家大宗,排到数十上百号都不稀奇。)韦见素似乎早知道他的来意,递过一个册子。
“这是……”
“京学三附的本期名册……”
“大兄的意思……”
“无非让你看看有什么可意的人没有……”
“营造,匠做就不要说了,那些吏目科的钱粮、工务、笔掾之中,就没可用的么……”
“这些附属学堂,学的否是工巧之计,不怕影响前程的发展么……”
韦伦还是有些不明所以,小心道。
“迂腐啊,这些东西虽然偏专,却都是吏才时务,可谓上官耳目手脚的补充,要知道龙武军这些年的名下,放出去多少人,大都会在其中挑选上一些有专长的,作为僚属班底带到任上,他们既有同年之谊,又好帮衬,不至于被地方老吏豪强,轻易蒙蔽了去……”
“多少官声,就是栽在这个上下其手上……莫名丢了前程。”
“朝廷为什么宽许他们,因为这对加强朝廷的权威和影响,也大有裨益的,所谓吏从公出,总比任用私人,更妥帖一些吧……”
“大兄是说……”
听对方东拉西扯了一大堆,韦伦似乎有些明白,又有些有些不确定。
“朝廷调用云梦军州三县军民,也不是没有条件的,起码襄州任上,至少也要举荐外放一二,你如果结上这个渊源,行事也会方便许多……”
“不要说其他的,光这个平乱的功绩,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你以为那位第五大夫,在这江淮租庸调使任上,为什么乐不思蜀屡屡不愿晋身,又凭什么底气,能在地方令行禁止,说一不二,号称理财高手……”
“将来若是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