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城墙厚的一张脸(4 / 4)
这是谁的卷子,这首词是谁写的?”
众人连忙查看姓名,见到苏锦两字之时,吕夷简颓然坐下。
“但凭这首词,便能稳坐魁首之坐矣,下边的老夫看也不用看了。”
众人涌上前来,将这首词通读一遍,个个目瞪口呆。
夏竦和杜衍也不是草包,两人均为科举出身,肚子里有些墨水,这首词气势磅礴,大气恢弘,光是这种气势,便自叹不如了。
不几日,朝房内吕相之语传遍京城,这首风格豪迈的‘大江东去’也迅速红遍京师各个角落,当时便有人拿苏锦跟已经故去的填词大家柳永比较,评价道:“柳词好十七八女孩,红口白牙,琴瑟有鸣,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解元之词,关西大汉,持铁板,击鼓唱大江东去。”
文坛上下,均认为评价的甚是贴切。
苏锦的‘大江东去’传唱一时,赵祯也早就将苏锦的试纸拿进宫去通读了数遍,但赵祯更为喜欢的是苏锦的那篇策论,赵祯认为这篇策论才是苏锦最终成为解试之首的主要原因。
叫来评判试卷的三位主考大人一问,果然如此;京东西路转运使,本次支持京东西路解试的主考大人潘光启在卷纸上的评语是这样写的:本篇脱尽历来策论之浮靡艰涩之风,以平实严谨之论,说透彻艰涩之理,读之若夏日饮冰,酣畅淋漓之极;忠厚立论,用典确凿,其“仁可过,义不可过”之论震耳发聩,实为罕有好文章。
赵祯狗尾续貂,潇洒的在这段评语之后加上一句:当得此评,评为第一实至名归。
苏锦得到赵祯的两次评价,第一次是外边盛传的赵祯私下里说苏锦是‘状元才,英雄胆,城墙厚的一张脸。’,如今又有了‘第一实至名归’之语。
至此,苏锦之名红遍京师波及各州,此人年少却文章练达老辣,有才却又据说惫懒皮厚,加之听闻他竟然和晏家再嫁之女订立婚约,更加耸人听闻,一时间舆论褒贬不一、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