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道听途说: (1)(19 / 22)
杯,里面盛有美酒。盗墓贼见之,竞相饮下,其味甘醇。随后,他们开始行动,搜索宝物,又取玉女左手无名指上的玉环。两个盗墓贼中,有一个叫杨知春,犹豫了一下,认为不该再动那玉环。但他人不听,为摘下玉环,抽刀砍断玉女的手指,竟有鲜血从指中流出。
出古墓后,众贼以为杨知春要叛变,欲除之。但举刀后,却身不由己地互相残杀起来,只留下杨知春呆呆地站在暮色降临的荒野中。
日行百里的步行者
一个人,只借助于脚力,便能日行八百里。
说到这儿,很多人会想到《水浒传》里的戴宗。被称为“神行太保”的他,据说就能日行八百里。他靠的是脚上拴一对“甲马”。
甲马是什么,我们后面再说。现在要讲的是戴宗这个形象的创造,显然受了《酉阳杂俎》中这个故事的影响:“元和末,盐城脚力张俨,递牒入京,至宋州遇一人,因求为伴。其人朝宿郑州,因谓张曰:‘君受我料理,可倍行数百。’乃掘二小坑,深五六寸,令张背立,垂足坑口,针其两足。张初不知痛。又自膝下至骭,再三捋之,黑血满坑中。张大觉举足轻捷,才午至汴,复要于陕州宿,张辞力不能。又曰:‘君可暂卸膝盖骨,且无所苦,当日行八百里。’张惧,辞之。其人亦不强,乃曰:‘我有事,须暮及陕。’遂去,行如飞,顷刻不见。”
唐宪宗元和末年,盐城有一名快递员叫张俨,接了个活儿,送公文去长安,至宋州(河南商丘),遇到一个人,面貌古异,求结伴同行。张俨没拒绝。那人要第二天赶到郑州投宿。张俨说:“怎么可能?从宋州到郑州,有不近的一段路,怎么着明早也难以到达。”
那人淡淡一笑,说:“也未必。只要听我的,日行数百里不是问题。”
张俨顿感迷惑。
那人埋头挖了两个小坑,不是很深,只有五六寸,叫张俨背对着坑,脚跟悬于坑口,然后取出一枚针,扎张俨两脚上的穴位。张俨也没觉得疼。那人开始一次次捋张俨的小腿,渐渐有黑血自针孔中流出,滴满坑中。
那人叫张俨走两步。
张俨迈动双腿,觉得身轻如燕,一如云中漫步,当然大为吃惊,问缘由,那人笑而不答。
这样行路,当天中午即达汴州(河南开封)。在城外小店里,吃了点东西,那人对张俨说:“不必在郑州投宿了,我们今晚可越过郑州,直达陕州(河南三门峡)。”
张俨表示,陕州离汴州还很远,即使凌空飞步,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