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废察举制(二)(1 / 3)
诸葛亮,或许不是诸葛亮。
曹信原本以为,听到是庞统的旧友,那铁定就是诸葛孔明一人莫属,但回过神才记得,这个时候的孔明先生,应该还是未成年人,离出师还有一定的时间。
毕竟庞统比诸葛亮要大那么几岁,诸葛亮还没有到真正出道的年纪也算吻合,历史上貌似诸葛亮还是24岁出山的,而那一年离现在可还有七年的时间。
为什么曹信对这件事情记得这么清楚?那是因为在那一年曹信也知道,一代鬼才郭奉孝病逝,但如今虽然郭嘉的身体时好时坏,可毕竟离死期还太远,不过或许有些人不知道的是,其实郭嘉的寿命,可要比周瑜的寿命要长一些。
然而这些都是题外话了,谁让提到诸葛亮就想起周瑜这个人。
“君侯来得正好,士元正好为你引荐一人。”
刚走入了中军帐,与贾诩、刘晔、庞统三人不同,一个高高瘦瘦的陌生身影,就站在了军帐角落,当即看到曹信进来,同时面容肃然,起身作揖。
“这位是?”曹信同样露出了笑意。
作为乱世如今的曹信,惜才爱才几乎成了前者的代名词,而很多人都知道,曹信这样地位的人,对于人才仍然是有莫大的渴望。
“哈哈哈哈,久闻君侯大名,早就听闻君侯面对敌军降将,依然吐哺忘履,今得见!真是在下三生之幸,颍川人姓石,名韬,拜见君侯。”
此人看似颇为稳重,举手投足间很有一种山间隐士的风范,而更重要的是,对方是个文士,而且还是曹信现阶段最缺乏的谋士力量。
虽然此刻曹信有贾诩、有庞统、更有刘晔,加上毛玠、刘翊、袁涣这些人,但手下八十二营可不是这六个人就能管得过来的,再加上曹信还有很多措施和未来的建设等等要与这些人商量,但更重要的是,自先前的南下寿春,三个月的时间让曹信深深感觉到谋士的重要性,而这一切的一切,如今自然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这也是为什么曹信会听到是庞统旧友的时候会那么高兴了。
不过这……
石韬?石韬又是何许人也?不能怪曹信历史没有补好,他也不是历史学家,三国时代群雄并起,他不能把每一个人物的名字都记得。
可庞统的旧友,那就是诸葛亮的朋友了?那这石韬为什么自己就没听说过呢?
但显然曹信是不敢怠慢的,毕竟能和诸葛亮与庞统做朋友的人也差不到哪里去,更何况,石者,姬姓也,春秋卫国之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