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哥窑炉(3 / 4)
王观的解释,另外三人努力的回想,硬是没有想起笔筒状的小香炉上有什么特别的气韵,但是却没有怀疑王观的话。
毕竟直觉这种东西很难说的,有时候非常灵验,有时候压根不准。灵验的时候自然很神,不准的时候就是渣。很显然,从王观喜悦的神态来看,他的“直觉”应该是灵验了。
接下来三个人自然是眼巴巴的看着王观,脸上充满了催促的神态,让他不要再卖关子,赶紧把东西亮出来,让他们观赏一下。
“嗯,可以了。”
就在这时,王观反手把笔筒状的小香炉倒扣在桌面上,然后笑道:“大家瞧好了,东西可不简单,至于是真品仿品还是赝品,就需要请三位大哥仔细鉴别了。”
说话之间,王观手指一松,离开了桌面。就在这一瞬间,其他三人纷纷看了过去,只见桌子上搁了一个十分精巧的竹筒状小香炉。
当然,这肯定不是重点,重点是香炉的身上好像十分残缺,表面上有大小不一,好像层层叠叠一般的蛛网状裂纹。然而在看见这些网状裂纹的一刹那,皮求是三人再也无法淡定,不仅是眼睛瞳孔收缩起来,连鼻息也粗重了几分。
“哥窑!”
好半响三人才反应过来,不约而同伸手过去。三只手在空中相遇,却纷纷停了下来,也不是礼让,而是害怕在相互抢夺的过程中使得香炉磕碰坏了,那么他们可赔不起。
哥窑,那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的特征十分明显,那就是大大小小的开片。
这些开片有金丝铁线之称,其中大开片中套着小开片,大开片颜色发黑闪蓝,称铁线,小开片颜色发金黄,称金丝。这种特殊的风格,十分符合世人的审美观。
当然,这里所说的审美观,自然是残缺之美。
这种残缺的出现,一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某个陶工不小心放错了釉料,然后在烧造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的裂片,一窑瓷器自然烧废了。
不过既然已经铸成大错,也没有挽回的余地,那么干脆将错就错。反正烧成的瓷器只是表面开裂而已,内部还比较结实,一样可以将就使用,所以干脆拿到市场上低价甩售……
然后奇迹发生了,相对品相完好的瓷器来说,这种有开片的瓷器无疑是非常新奇的东西。无论古今,人总是有猎奇的心态,反而瓷器价钱也不贵,干脆买一个回去。
这样一来,那些开片的瓷器自然在短短的时间内销售一空。
见此情形,陶工再迟钝也应该明白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