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精卫填海玉山子(2 / 4)
也被迫无奈,尽量仿古做旧,混口饭吃。”
“谁说不是呢。”孙老板深以为然:“民国一些高手的仿古玉非常逼真,听说现在还有不少人把仿古玉当成真古玉收藏起来。”
“呵呵,听说孙老板也收藏了几件。”陆崇明笑道。
“陆老师也知道了?”孙老板一愣,然后尴尬笑道:“肯定是那些大嘴巴故意到处宣扬,好看我的笑话。”
“孙老板不用在意,其实仿古玉也很值钱的。”这个时候,俞飞白笑着说道:“而且越是新的仿古玉,越是值钱。”
“扯淡。”
王观笑骂道:“我看你是把仿古风格的玉,与仿古做旧的玉混淆了。”
“差不多。”
俞飞白轻笑了下,指了指陆崇明道:“他就经常仿古,可惜并不做旧。不然的话,应该也有很多人上当受骗。”
“陆老师的作品,新的比做旧的更加值钱。”孙老板笑道,并不是曲意奉承,相反也有几分道理。因为一般情况下,市场上品相精美的新玉器,确实比品相陈旧的古玉价格更高。
“那也要看情况。”
陆崇明摇头道:“说实在话,许多雕玉大师都觉得,当今的雕刻工艺,根本无法和古代工艺相提并论。主要是商业化、规模化盛行,使得作品的题材、构图、风格等方面存在千篇一律的雷同现象。”
“现在制玉,就算是大师的作品,从构思设计图案,再到落实雕刻出来,最久的无非就是一两个月时间。然而古代的良工巧匠,想要制作一件精致的玉器,往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而且在雕琢的过程中,由于琢玉工具的局限,那才叫精雕细琢。”
陆崇明一脸的叹服:“所以说但凡在历史留下名字的玉雕高手,他们的传世作品都是罕见的珍宝。在价格上,也不是现代的作品可以比拟的。”
“不错,现在的玉雕作品,再是精致美观,但是在底蕴上,确实不及古玉厚重。”
王观赞同点头,补充道:“尤其是传世的明清美玉,如果是在同等样式题材的情况下,应该是古玉完胜新玉一筹。”
“没错……几位稍等。”孙老板说话的时候,好像是想起什么事情,立即站起来就走了出去,然后在柜台抽屉摸索了片刻,就抱着一个锦盒返回了。
“这位小兄弟说得极对,古玉和新玉的差别,就体现在这里了。”
说话之间,孙老板笑容满面的把锦盒掀开,只见里面摆放了两块玉山子。两个玉山子的颜色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