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大西之宝(3 / 4)
鉴定玉玺真假。那么只要随便拿块玉,雕琢成大印的形状,再刻上印文,满大街都是玉玺了。
“那是当然。”俞飞白认真点头,畅笑道:“除非,你所说的深山挖宝,是为了骗我而编造出来的故事。不然,各种证据都表明,这东西绝对是真品。”
“你是这样推算出来的呀。”王观有些失望,还以为俞飞白能从玉玺的本身,作出详细而明确的鉴定呢。这样,他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知识。
“你这是什么表情。”俞飞白不满道:“又是藏宝图,又是西王赏功大钱,还有那块虎威令牌,一条清晰的脉络下来,这样还不够呀?”
“不够。”王观摇头道:“如果,没有其他辅证,你就拿到这块玉玺而已,你能不能鉴定出它的真伪来?”
“世上哪来那么多的如果。”
抱怨了句,俞飞白自信道:“不过,你也不要小看我。至少,我可以断定,这块玉是真正的上品好玉。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玉料?”
“和田玉?”王观猜测道。
“不,是南阳独山玉。”
俞飞白有些得意道:“嘿嘿,不要把什么玉,都往和田玉里猜。尽管,历朝历代的皇帝玉玺,大部分都是用和田美玉雕成的。不过,偶尔也有例外的时候。”
“这两天,为了查找虎威令牌的来历,我可没有少查张献忠的资料。”
顿了下,俞飞白继续笑道:“中国三大名玉,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其中只有独玉的产地在中原的腹地。以当时明末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和玉,还是岫玉,张献忠或许能够抢得到。但是,想要这么大块玉料,雕制成玉玺,最好的选择,唯有独玉了。”
王观微微点头,也觉得有些道理。毕竟,这块玉玺,长方高,都超过了十厘米,而且细腻柔润,光泽透明,绝对是上好的玉料。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交通也肯定受到阻碍,张献忠也要忙着御敌征战,恐怕也没有心思舍近求远,派人到遥远的地方去买和田玉。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拿独山玉制作玉玺了。
当然,这个说法尽管有些道理,却只能作为参考,不是鉴定玉玺真伪的主要依据。
与此同时,俞飞白又笑道:“还有,在故宫参观玉玺的时候。我曾经听解说员讲述历朝历代玉玺的变迁。其中,有这么一个细节,我却是记忆犹新。”
“什么细节?”王观连忙问道,很感兴奋。因为,在鉴定一件东西的时候,常常是一些不起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