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疑雾重重(2 / 3)
可置信,第二反应,是天命难违。事先已经进行了诸多谋算,没想到曹嵩居然还是难逃一死?!
不过,冷静下来的郭嘉,面对这样的疑似事实,还是有好几个疑惑无法想明白。
要知道琅邪,泰山,小沛三地,以泰山为中心,几乎是成直角等腰三角形形状的。曹嵩一行,顺着直角的一边,从琅邪朝泰山郡移动,而情报人员,从琅邪沿着斜边把消息传到小沛,其中甚至还要渡过泗水南湖,然后,陶谦的命令才能从小沛北上传达出去,就算不考虑调兵遣将的时间,陶谦这边至少都已经跑完了“一”加“根号二”的路程了,曹嵩那边还没能跑完“一”的路程?
要知道只要到了泰山,有泰山太守应劭,曹嵩一行就能彻底安全了啊。难道他们一路上也跟郭嘉这边游山玩水一样,慢吞吞的在前行?
就算陶谦是在下邳好了,那么琅邪,泰山和下邳之间,几乎是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这样最终还是被追上了,也就是说,陶谦这边的速度是曹嵩那边的两倍以上?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就算曹嵩一行只是正常速度,那两倍以上的速度已经非常离谱了好吧。一人双骑,不吃不喝不睡咩?
郭嘉总感觉,是不是有间谍,有叛徒偷偷给陶谦告密了,在曹嵩一行出发的时候,在琅邪那边的消息还没有传达过来之前,陶谦就已经采取了行动,如此一来,倒是非常轻易的就能拦截下来曹嵩一行。
这一点,倒是不难调查清楚的,只要知道曹嵩一行离开琅邪的时间,知道陶谦做出反应的时间,那么就可以推断出这其中到底有没有人告密!
如果有的话,那会是谁?兖州内部不满曹操的士族?如今机密的事,一般士族是绝对不可能知道的。那么,是得到消息,准备接应的应劭那边的人暴露了情报?或者,是张邈?是陈宫?
不怪郭嘉怀疑他们,谁叫他们有背叛曹操的“前科”呢!历史上,陈宫和张邈引吕布入兖州,距离现在也就是一年之内的事情,这两个人如今就有了反意,那是大有可能的啊。
而且,曹操为了给父亲报仇,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把大部队都带出了兖州,兖州内部空虚,岂不是正好给陈宫和张邈的反叛创造了机会吗!你能确定现在就不是他们一手策划的引蛇出洞、驱狼吞虎的计谋?
还有,最让郭嘉疑惑的一点,那就是曹嵩居然死了?!
要知道就算残暴如董卓,都明白要拿袁绍的叔父太傅袁隗来威胁在外面反董的袁绍等人,最后是见到威胁无用,袁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