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征讨(2 / 4)
是人山人海。
虽然现在没有派驻使节的习惯,不过由于交往的必要,还有商贸交往之中的诸多协调问题,倭国官方早已在杭州派驻了一个使臣,只是并没有具体的权限,这位叫毛利恒的倭国使臣,此时已是面如土色,外头人山人海,人头攒动,若非巡捕倾巢而出守卫在外,只怕此刻,这些人就要冲进来,将他碎尸万段了。
突然传出船只洗劫的消息,毛利恒第一个感觉就是不对劲,加之本来直浙就有反倭的情绪,使得事态一下子失控,他在杭州已有两年,虽然在倭国,有许多轻视大明的言论,比如说大明虽是天朝上邦,可是并不商尚武,甚至有倭人放言,十万倭军,就可覆灭大明之类的豪言壮语,可是毛利恒却没有这样的乐观,越是在直浙呆的越久,他就越是深知这里的可怕,数万正在操练的新军,还有无数的舰船,数以千万计的雇工,堆积如山的财富,只要一旦动员起来,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因此毛利恒屡次书信与国内往来,书信之中都是反对锁国派的恣意胡为,甚至认为,假若任由事态发展,将会遭致灭顶之灾,可是岛内的情绪,却非他所能左右。
现在……终于玩崩了。
毛利恒第一时间,就是命人前去巡抚衙门投递名刺,希望得到浙江巡抚的召见,将事情澄清,甚至愿意代表倭国,查清事情原委,若果有倭人牵连,必定严惩。可是显然,名刺递了去,却是石沉大海,一点消息都没有。
再加上外头的情况,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聚集,其实想一想,毛利恒就意识到,这一切可能都是安排好了的,一切都是蓄意为之。
他的心顿时跌入了冰窖之中,面如土色。
他突然有一个预感,皇国此次,只怕在劫难逃,因为根据种种的迹象,大明朝廷的动向或许未明,可是在这直浙,显然已经有大动干戈的打算。
毛利恒犹豫再三,最后立即草拟了一封书信,书信很简单,是让岛内立即做好准备,同时希望皇国能以国事为重,立即派出使节前往北京,尽量说明原委,让大明朝廷,来约束直浙这边日益膨胀的野心。
毛利恒的做法是相当明智的,只是明智归明智,他未必认为这有什么作用,或许书信一到,岛内的各大名们,还有占据优势的锁国派,已经巴不得奋力一战了吧。
他心里叹了口气,苦思良策之时,这时候,有人进来了。
人是巡捕们放进来的,乃是一名海路安抚使司的武官,这个人毛利恒打过一些交道,正是特地从双屿港赶来参与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