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圣旨已下(3 / 4)
兵备道副使本就兼着十三道按察的官衔,说穿了,姜昕本来就是挂职在都察院名下,是都察院的官员,既然如此,那么就不该让他的同僚来查办,这是为了避嫌。”
其实还有一个理由王鳌没有说,前些日子徐谦把都察院的人得罪得狠了,至少王鳌知道这都察院里至少超过八成的言官对徐谦是恨之入骨的,让一个这样的人去天津,这不是摆明着去找碴的?
杨廷和微微一笑,倒也没有力争,道:“那么依王公以为,该派谁去?”
王鳌道:“此人必定要与双方全无干系,肯秉公而断,又要略懂刑名,依我看,不妨委派大理寺丞徐阶去吧,此人精明能干,老夫倒是觉得此子大有可为。”
听到徐阶二字,嘉靖似乎想起什么,道:“上年的时候,徐爱卿不是还在翰林院任编修吗?什么时候去了大理寺?”
徐阶是探花出身,所以理所当然授予了编修一职,在翰林院里似乎过的还算不错,按理他还可以继续在翰林院混下去,谁晓得却突然升任了大理寺丞,要知道这大理寺丞只是正六品,虽然从编修到大理寺丞算是一次升官,不过未必是什么好事,谁不想年轻的时候多做几年清流官呢?
杨廷和对徐阶也有印象,道:“据说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今年年中的时候,自己要求外任,当时老夫还觉得奇怪,故而召问他,他只是回答,说是愿磨砺心性。”
嘉靖颌首点头,他隐隐觉得,徐阶请求调任意图并不只是口里说的这样简单,这个年轻人莫非有什么图谋?
只是现在王鳌推荐了徐阶,嘉靖一时又没有更好的人选,倒也心里认可,便向杨廷和道:“杨先生以为如何?”
杨廷和倒是犯难了,徐阶这个人给他的印象是个愣头青,一个愣头青少年进了翰林,一直没有给人拜过山头,没拜山头就意味着没有靠山,既不是他杨廷和的人,也不是王鳌的人,这个人倒是合适。可问题在于,王鳌推荐徐阶到底是什么用意?莫非在背地里,徐阶和王鳌有什么渊源?
他一时拿捏不定主意,只好沉吟道:“就怕他年少,不堪重任。”
这意思就是不同意了。
不过王鳌自然不遂他的心愿,却是笑道:“正是年少才能做到不偏不倚,若是瓜葛太深,就难免受人影响,再者说,老夫觉得此子颇为公正,心思细腻,让他查清事实,想来问题不大。”
嘉靖趁机道:“朕对他也有几分印象,此人确实内敛,处事谨慎,趁着这个事正好可以考校他。既然如此,事情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