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鸩羽之厉,胜似猛毒(一)(3 / 8)
说道,“到时候……就知道了!”
半日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未时前后,李寿与谢安麾下的那两万两千兵马,便抵达了偃师。
偃师,这是一座洛阳东南侧的小城,距洛阳大概四十里左右,由于此地这一年来战乱不断,因此,当地的居民大多已经搬离,对朝廷不满的向长安一带迁移,而依然觉得自己是大周国民的,则朝着荆州等地离去,致使整个司州,除洛阳、宜阳等少数几个重城外,几乎已看不到什么百姓的踪影。
但即便如此,偃师这座城内,亦是人满为患。
也难怪,毕竟这里在驻扎着前后两次西征军共计十余万兵马,就算撇开伤残士卒不说,这里至少也有七八万的精锐,再加上如今李寿与谢安二人所带来的两万两万兵马,这西征军队的数量,着实不少。
谢安本以为在偃师能够碰到南国公吕崧,毕竟后者为了替战死沙场的儿子吕帆报仇,不惜违背圣命,私自赶来重整兵马,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此刻的南国公吕崧,早已在距离偃师七百里之外的函谷关。
后来谢安才知道,由于南国公吕崧手中并没有朝廷的赦命文书,因此,除了那八千余南军陷阵营的将士外,其余的西征军士卒,并不听从吕崧的调遣,这才出现了如今的局势:八千南军独自赶赴函谷关应战、而其余十万西征军兵马,则依旧停留在偃师,与洛阳一带六万左右的叛军对峙、僵持。
说实话,在抵达偃师之后,李寿着实吓了一跳,他原以为西征军按兵不动,原因在于损伤惨重,但是当他随着大军进入偃师城内之后,他这才发现,前两番西征军的伤亡,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至少,这里还有着十万兵力。
但是为什么,明明还有十万兵力,却止步于偃师,不肯再踏前一步呢?
经过了谢安与长孙湘雨的提醒,李寿这才意识到,这十万西征军中的将领,被函谷关的那位不知名的叛军将领打怕了。
根据战死将领的名单显示,至今为止,死在那那名不知名叛军将领手中的将军,自朝廷五品官阶的校尉往上,已有多达四十八人。
换而言之,比谢安参将的官职只高不低的将军们,已被那个叛军将领在战场上斩杀了四十八人,包括大将军吴邦,南公府世子吕帆。
在了解到那个叛将专门挑着西征军中高层将领杀的前提下,西征军的将军们,哪里还敢再踏足雷池半步?
无论是太子李炜一派的将军,亦或是三皇子李慎一派的将军,在付出了鲜血淋漓的沉重代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