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进退两难(3 / 7)
没办法了!
阮少舟心中暗叹一声,离席跪倒在天子面前,沉声说道,“陛下明鉴,早些时候微臣曾见过广陵学子谢安的档案文书,内中确实有广陵知府的印章,是故,微臣这才将其名字添加入会试名额之内,但不知为何,太子殿下竟寻不着,臣以为,或许是有人进过典藏司,动了今年考生的档案……”
倒不是说他睁着眼睛说瞎话,只是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咬死口,一口咬定自己见过谢安的档案文书,否则那就真是欺君之罪了。
正如谢安所说的,被查出来的,那才叫犯罪!
“阮爱卿的意思是,有可能遗失了?”
“是!”阮少舟沉声说道。
“荒谬!”太子李炜冷笑一声,嘲讽说道,“为何其余学子的档案皆在典藏司,却唯独那广陵谢安的档案遗失了呢?”
阮少舟面色不改,说道,“太子问得好……不过微臣也不知具体!”
“那便是渎职!”太子冷笑说道。
阮少舟闻言微微皱了皱眉,他知道,无论如何,自己渎职的罪名是跑不掉了,想到这里,他暗暗叹了口气,叩地说道,“臣知罪!请陛下降罪!”
“唔……”天子深深望了一眼阮少舟,事到如今,他也猜到几分了。
其实说实话,虽然大周历年对会试之事颇为仔细、严格,但其中依然不免有些徇私舞弊的事例,毕竟天子自己也清楚,只知道抱着四书五经死读书的人,尽管能通过会试,但往往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说到底,也只是八、九品官的能耐罢了,毕竟像胤公、阮少舟、长孙湘雨这等奇才,又岂是年年可以遇到的?
只可惜,那是祖宗传下的国法规矩,就算是天子,也不得妄加更改,否则,御史大夫必然会参本,倘若身为天子的他一意孤行,太史令那边多半会在史书上添加不怎么光彩的一笔。
而至于阮少舟,说实话皇帝不怎么想罚他,一来是科举存在着极大的弊害,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个形式,能找到难得的奇才那自是最好,找不到,也无所谓,毕竟大周还是靠世家支撑起来的,而不是寒门;至于其二,这阮少舟是皇帝最信任的臣子、丞相长孙胤的学生,算是长孙家一派中的领军人物,这些年,随着岁数越来愈大,皇帝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他迫切想稳固长孙家的地位,免得倒时候他与胤公一死,这长孙家就倒了架子,如此,他如何对得起胤公当初与他患难与共的情义?
因此,皇帝方才说话时的语气,才显得那般平静,不过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