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佛度漠北(5 / 12)
害,情中恶念。张元帅亦立宏志,愿倾中原之有余,以补漠北之不足,使此间善民,庶几免除苦寒之难。如此,则胡汉苍穹,可开太平,而千古大功德可期也。”
耶律阮听到这里,觉得自己已隐隐抓到了张迈与赞华所图所谋的核心,问道:“张迈所允诺的做法,孩儿大致猜得出来,只是怀疑他能维持多久。但上师所说,要灭漠北之害,孩儿却不知道能从何处着手。”
赞华道:“世尊(释迦牟尼佛)教诲:人之心有三毒,曰贪曰嗔曰痴。漠北牧民,犹以贪嗔二毒最易中服。当其呼啸聚集,自以为铁马金戈所向无敌时,便生贪欲之想,殊不知,此贪正为饿鬼之源;当其遇荒困顿之际,便起恚怒之想,而以憎恚为性,殊不知,此嗔便是开地狱之门。若其贪嗔二毒并作,更成大祸——不只是中原汉人之大祸,其实亦是漠北自身大祸之肇端。从古至今,寇害中原者无五百年之兴,欲灭华夏者,五百年内必为华夏所灭。非是天独佑汉,乃是一切恶业,到头来都是自作自受。因此欲使漠北灭害得福,便需先治贪嗔二毒之患。”
耶律阮心道:“贪才有野心,恶才有武力!没有了野心就成了奴婢,没有了武力就成了牛羊。”他对佛教的说理不感兴趣,却道:“如何治此二毒。”
赞华道:“用佛法!”
耶律阮笑道:“佛经早传入漠北了,就是漠北最愚蠢的牧民,也多有会念几句阿弥陀佛的。也不见有用。如果派一些和尚念念经就能解决漠北之害,千百年来中原皇帝早就这么干了。”
赞华微微一笑,道:“佛法之传与受,也讲缘分与法门。大道指向不二,法门却有万千。中原汉家佛法,立论宏远,思辨精密,但对漠北牧民来说,既无实用,也难接受。倒是吐蕃佛门,其法与中原迥异,然经典、戒律、法脉三传具备,其法能使苦寒之地之牧民约束其心,灭其恶欲,忘记贫寒之困厄,转得内心之安宁,归于朴实,归于虔诚,以求来世之欢乐,乃至彼岸之超脱。”
耶律阮仍有怀疑,道:“上师!吐蕃所传佛法,真能如此么?”
“此事甚为不易,”赞华甚为坚定地道:“然贫僧认为:能!中原百姓,其性聪明,易悟佛法之精妙,而难守戒律归于虔诚,反而是漠北牧民,其人性情质朴,于经论精妙未必能迅速开悟,然而一旦信仰,虔诚比之中原百姓,以必十倍过之。若得心中信仰坚定虔诚,则身体所受贫困苦难就不算什么了。若得去贪去嗔,安于苦,乐于寒,则贪嗔二毒自断。”
耶律阮听到这里,再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