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战后外交(二)(9 / 12)
求和的念头,出声道:“曹将军,张元帅请我蜀军回师,可是准备与我军议和么?”
他也真是好涵养,不再提屈辱的事情,轻描淡写一句话就带过去了。张迈是要孟昶“滚”回去,到了王处回这里就变成了一个“请”字。
曹延恭似乎显得有些失望,道:“你们不准备打么?”
王处回见他如此,心中更加确定自己的想法,淡淡地道:“当初张元帅与我主本为兄弟,贵我乃是兄弟之邦,无奈受奸人挑拨,以至生了战端,如今误会澄清,重归于好亦无不可。”
曹延恭呸了一声,道:“谁和你们兄弟之邦了?我看还是打一仗的好,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王处回道:“天下之事,以和为贵,若能化干戈为玉帛,亦是两邦百姓之福。”
“化干戈为玉帛?”曹延恭冷笑道:“你们说的倒轻巧!当初你们不顾两国盟约,勾结了契丹胡虏、石晋国贼,一起烦我凉兰边境,又侵夺我兰州银城,这样大的仇,这样深的怨,你们就打算一句化干戈为玉帛就完了?天下没这么便宜的事!”
王处回道:“当初盟约毁败,非我蜀国单方面的责任,元帅无礼于前,才是此事的主因。”
曹延恭道:“我不是来跟你辩论的,只是来问你们一句,是打算战,还是打算和?”
若说到言辞犀利,辞藻华章,原轮不到曹延恭来出使,但他年轻气盛,虽然少了几分圆滑,但张迈要用的,正是他的这股盛气。
王处回皱着眉头,问道:“战又如何?和又如何?”
其实他这句话深得古代汉语之妙,问的是战和两个方面,事后不会被人指责懦弱,但实际上的重点却放在后面的和字上。
曹延恭道:“若要战,还是那句话,我们约个日子开打就行。若是要和……”他说到这里,从怀中取出一张清单来,念道:“第一,为补偿我军此次劳师远征的损失,你们必须出白银一百万两,绢一百万匹,分十年交清;第二,留下粮草二十万石,作为助军之资;第三,割让凤州,以消侵夺我兰州银城的恶气;第四,从此两国国书,孟氏需向我天策上将府称臣,同时成都必须设立上国使馆,迎接我派出之特使……”
他还没说完,帐中已经大哗起来,王处回虽然也预料到张迈不是善茬,别想这件事情上能够善罢甘休,却也没料到对方会这样狮子大开口!
孟昶也被那一句称臣给刺激到了,眼中怒火猛地燃烧了起来,王处回见状,对曹延恭怒道:“曹将军,你这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