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渡渭奇袭(一)(5 / 7)
军,可能都只是民兵结营,插了旗号故作玄虚罢了。真正的精锐必定不多!”
王处回道:“刘将军这般说是有证据,还只是臆测?”
“这……”刘知远道:“虽无十足证据,但按照情理推断,十有八九必是如此!”
王处回道:“若是事实真如将军之推断,我军渡水一战的确有可能成功,但万一将军推测有误呢?那岂不是陷我巴蜀子弟于火坑之中?”
刘知远此次出兵,但求隐秘神速,不但瞒住了敌人,甚至连自己人也都瞒住,他是北国骁勇大将,因此灵感迸发之际捕捉到了制胜之机,便敢行险,你要说他有多少的把握,多确切的证据,其实没有,相反,这个决定其实有许多的隐忧,许多的后患,然而那道闪电般的光芒在脑中划过,忽然便有决定!
虽然,刘知远非不知道自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奇兵渡渭,势必留下许多破绽,但他内心深处自有一种不完全是理性的判断:只要干掉了张迈,胜局便决!
在这个判断中,张迈的生死便是关键所在,至于其它的都是枝叶。哪怕损失一个局部的战场,哪怕失去十万将兵,哪怕后方暂时天下大乱,也改变不了胜局!
刘知远要赌的就是这一个关键!他认为以枝节之可能败来赌关键之可能胜绝对值得,但偏偏孟昶王处回却都不这样想,两人说来说去,尽在刘知远认为的“枝节”上纠缠,这让刘知远不禁有些恚怒。
他压了压暗烧的火,说道:“此次渡渭之战,前锋末将自当,蜀军只需作为后援即可。若有险难,我军当之,若我有大利,陛下收取。”
要知石晋的军队数量也十分庞大,只是被郭威扼住无法西进,要分出三五万人来原也不难,但此战的关键乃在“速”、“隐”二字,三五万的普通军队要如这八千精锐一般在渭南平原行百里之地、两次渡河而不被察觉那就很难了,而一旦被郭威察觉,对方自然会有办法应对,所以刘知远才需要蜀军的支援,这是军事地理所限。
但王处回听了刘知远的话却想:“难事你们做,好处我们拿?天底下岂有这等便宜事?”晋、蜀之间的罅隙之深,原本原在唐、蜀之上,这次孟昶之所以会联晋击唐,完全是张迈锋芒太盛所导致,至于晋蜀之间其实并无多深的信任基础,相反,蜀人精英中早存着一种共识:无论是天策唐军还是石晋,谁灭了对方接下来肯定就会兼并蜀国!
因此对蜀国来说,上上之策当然是天策与石晋两败俱伤,蜀军趁机收取关中、夹制陇右,这也是孟昶的曾有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