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改革的窗口(下)(1 / 4)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三有新人,受了那么多的赏赐,还有那么多的礼物,苏宁不认为自己拿不出来这八百贯钱,所谓腰缠万贯,就是目前苏宁的真实写照,一两金子十贯钱左右,一两银子一贯铜钱左右,一匹绢半贯铜钱也就是五百文钱左右,自家仓库里面那堆积成山的绢和金银铜钱不花出去实在是太麻烦了,钱又不会生钱,不花出去,它始终就是这么个样子,只能慢慢腐朽。
但是给这些佃户配上耕牛,首先就是很大的恩情了,这些佃户得了耕牛,耕种速度和效率自然大大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那么就可以开始一些农副产品方面的养殖了,比如鸡鸭鹅之类的,还有猪啊羊啊这一类的,不单要有粮,还要有肉,粮肉并行,才是长久之道!
当年有一个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为什么大唐不能也有一个天下第一庄?以自家的庄子作为一个改革的窗口,带领大家一起走向富裕之路,虽然不知道过程中会出现什么东西,但是既然有了问题,就一定可以找到相对应的解决办法,虽然那个时候自己是否还活着……一切都有可能的不是吗?
苏宁自然是不在乎这些钱,千金散尽还复来,李太白这句是还是挺有现实意义的,只要善于操作,那是真的千金散尽万金复归,可是王元就不这样想了,谁家主人买这么多耕牛?钱要多到什么程度才能拿出这样大的一笔钱投在这些低贱的佃户身上?这么多耕牛,这几乎是理想地步的情况啊!这可能吗?可能,因为目前就真实的出现了……
佃户们也不会这样想,虽然大唐国法森严,主人家不会过度盘剥佃户,可是谁家主人能说出“这些田地是我的,也是你们的”这句话?谁家主人能拿两百头耕牛给佃户做见面礼?这个时代,一头牛可就是一个家里面的顶梁柱,比命还重要!这个主人到底是个败家子还是一个大善人?一时间这些在唐代算得上是高龄的老人们都呆住了……
这是一个一诺千金的时代,尤其是上位者,虽然有着无限的权力,却依旧被无形的锁链所束缚着,没有绝对的封建专制和独裁,即使是皇帝,也有一句“君无戏言”悬在脑门上,言而无信的君王,必然失去人们的信任,这个时代的公信力,是政府得以维持下去的重要因素,失去了公信力,反抗起义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老农们带着无尽的欣喜离开了,他们相信苏宁不会欺骗他们,上位者哪里会欺骗他们这些小老百姓?欺骗他们有什么好处?这就是他们的思维,他们不相信他们的主人会欺骗他们,他们走了,还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