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 知窍(3 / 4)
如今,小道士又把它让给了余慈,希望这儿能带给他灵感。
余慈脑中确实闪烁着灵光。
这灵光是慕容轻烟远行前,无意间的那句话引发的,又在这清幽小谷中孕育滋养。
当时,慕容轻烟提到了南松子,而余慈便想到,在南霜湖上,南松子那厮曾嘲讽他的符法是个破烂,而在此之前,那厮还说了几句很生动的话: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
这便是余慈脑中灵光的真正来源。
余慈手上不停,五指轮动,挑得虚空中一枚灵符来回滚动。正是清心咒。与之同时,他的心里始终转动着三句话:符必有灵。
灵者,通窍是也。
窍窍相通而灵光焕然,符成矣。
这三个句子,堂堂正正书写在《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的总纲中,其中最后一句,解良仙长还曾将其提出,与另两个句子并列,用来论述何者为符、符之关键在何处、如何画符这一串递进的概念。
余慈也是模仿着解良,举着符书研究了整整两天,终于从千言的总纲中,摘抄出这三个句子,同样是扯出了递进关系,然后,一切都清晰起来。
窍窍相通……
余慈以前一直把它理解为画符时,神意元气要流动不息,前笔后笔横贯纵接,笔笔相通。这本也是没错的,可如今他觉得,他似乎是简单的问题想得复杂了。
按照解良的说法,画符无外乎布精气、书图象,以通神灵。这里的“布精气”,即是存神意元气于符上,可是存在何处?
那便是像南松子所说的那样,画符需知窍,“精气”、即修士以神意驱动的元气,要存到“窍”里去。
余慈松开手,让清心咒悬浮在眼前,伸指比划两记。虽然没有真正发力,可是随着心念的流转,指尖有一种轻轻陷进去的感觉。
如果感觉无误,那么经过多日来无数次的试验,他找到“窍”了!
所谓“窍”,在符箓结构上,便是符箓最关键的结构结点,就像是运用“连星秘术”时,星辰连线的转折发端;但还原到具体的画符过程中,却纯粹是一种感应,那是随着手法的轻重缓急,于有意无意间,形成神意元气交流汇聚的“窍眼”,像是大江水流相激而形成的漩涡,神意元气便在其中生成最玄妙的反应。
在余慈的理解中,“窍眼”便如人身穴位,彼此之间,神意元气必须贯通无碍。而神意元气在窍眼之间交通的路线,则是灵符的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