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国策(下)(4 / 5)
基在很多观点上,都有一致之处。但二人的最大不同是,刘基想现在就试图强行说服朱重九,让后者改变策略。而他,却希望能通过进谏、潜移默化等方式,慢慢将自家主公拉回至正确道路上来。
“好一个以史为鉴!”朱重九继续冷笑,一边笑,一边轻轻摇头,“三益,我记得儒家是立志于复三代之治的吧?推崇的也是复古和周礼!”
“主公所言甚是!”章溢想了想,点头回应。
“那三代之时,可有孔圣和董圣?”朱重九立刻笑着接过他的话头,大声追问。
“这……?”这回,轮到章溢发傻了。三代之治还在夏商之前,怎么可能有孔夫子和董仲舒?怎么可能去遵从儒学的观点?
“大周的国运,据说有八百余年,然否?”朱重九却不给他更多的思考时间,继续笑着追问。
“自武王伐纣,到文君入秦,有七百九十余年!”明知道话题开始朝自己期待的反方向发展,章溢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如实回应。
“那大周之时,可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重九的下一个问题,如同利刀一般,直刺章溢等人心底。
“这,这……”章溢一时语塞,额头上汗珠滚滚。西周之时,孔夫子没有出生。而放眼春秋战国,竟没有一个国家,因为采用了儒学理念而兴。孔圣人空负盖世盛名,却走到哪都无法将自己的理论推广出去,走到哪都不怎么受待见。
“事易备变,上古竞于道德,无须儒家之言,文教自兴。而后世则竞于智谋和气力,是以儒家应运而生!”已经醉得不省人事的刘基忽然从桌子上抬起头,大声补充了一句。
“好一句事易则备变!”朱重九用力鼓掌,这句话,他不久前刚跟胡大海说过,还被对方认真地纠正了一回,所以印象极深,“此语,出于韩非子吧。他可是法家宗师!”
“儒者从来就不吝集百家之长!”刘基又醉醺醺的补充了一句,丝毫想不起来,自己刚才还在推崇董仲舒的独尊理念。
“好一句不吝集百家之长!”朱重九继续鼓掌,“那朱某还有两问,其一,当今之世,与汉武之时,是不是还一模一样?其二,既然不吝集百家之长,朱某现在所行的工商之道,算不算其中一家,有没有可取之处?”
“这,这……”刘基红着脸,无法回应。凭心而论,淮扬三地目前表现出来的勃勃生机,他根本没办法视而不见。只是为了心中的理念和自身所在的位置,不愿意承认其的确有所长而已。
“诸君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