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工业(3 / 4)
他们主仆二人,都是蒙元帝国的一流人物。看到了火炮的威力,就试图仿制,并且坚信大元朝凭借着人数和材料双重优势,能迎头赶上。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工业和科技的进步,并不是靠人头堆,就能堆出来的。人数上的优势,只是在初期,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但规模效应发挥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技术上的进步和生产组织水平上的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反而呈逆向增长,让生产组织者始料不及。
作为半个工科技术宅,朱八十一其实对大规模生产管理方面,懂得也不太多。然而他所知道的那些至鳞片抓的东西,在后世也许是常识,在这个时代,却是天书秘籍。稍加变通,就能给淮安军原始的工业生产带来爆炸性的影响。
比如说一个很简单的流水化作业,朱大鹏那个时代,随便找一家十个人以上规模的乡镇加工企业,都肯定自然而然地采用。谁都不觉得有什么稀奇。而稍加变通之后拿到淮安将作坊里头,却让让生产效率足足提高了三倍。以至于才用了半个月,黄老歪就逼着麾下所有工头们拿各自的全家老小性命起誓,如有泄漏,可被淮安军诛杀全族,届时绝对不喊半句冤枉。
再比如说,四个时辰一班,三班轮换生产。对于习惯于每天一干就是七到八个时辰的匠户们说,简直就是消极怠工。然而当他们真的被组织起来,开始倒班的时候。才发现这种干活的方式,可以让单日产量提高一倍都不止。而相对而言,四个时辰倒班干活,比每天熬上七到八个时辰,还是要轻松不少。
再比如说非关键部件外包,在朱大鹏的那个时代,几乎是所有企业的必然选择。但是在这个时代的淮安,却连焦玉这种顶级大匠师,都表示无法接受。然而当朱八十一固执己见,将火枪的木托,炮车的车轮,以及板甲、胸甲上的零碎东西,都委托给城里的手工作坊之后,大伙却发现,这样做,反而会让将作坊自身,将精力全放在主要部件上。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林林总总,诸如此类的东西还很多。总之,在不知不觉间,蝴蝶翅膀的煽动频率,已经逐渐加快。朱八十一肚子里那些东西,在不断改变的淮安军,改变着淮安城。而这些看似细小且凌乱的变化,又以淮安城为中心,不断向外扩散开去。影响着整个徐州红巾,影响河南江北行省的各路义军,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整个中国。
凭心而论,蒙元帝国的野蛮统治,对华夏的人文精神,造成巨大大的破坏。但是蒙元帝国却与某个时空上的辫子帝国不一样,他们并不拒绝技术的进步。相反,他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