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国征(3 / 5)
他若得势,决不会放过我大清国。”
多尔衮微微点头,却觉此策似乎有些太理想化,那流寇自视甚高,自己派出了使者,连李闯的面都见不到,能否联手还是未知之数。
当然,范文程内中说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他很心动,最好王斗跟李自成拼个你死我活,最后让自己捡到大便宜。
范文程道:“所以我师入关后,若遇明军,便言为其驱贼,降低他们抗拒之心。更宣布王令,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布告各府县,若有开门归降者,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宫吏悉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者,破格封赏,此要务也!”
多尔衮再次点头,他们清国虽好杀人,但什么时候该杀,什么时候不该杀,他心中有数。此时正值争天下的时候,面子工夫,还是要做到十足,这样也可争取到明国官吏百姓的支持。
只是想想这个计策一样难行,别的不说,想想从清国出发后,经过辽西上千里,义州、锦州、宁远、山海关,一路有王廷臣、曹变蛟、吴三桂、刘肇基、杨国柱等明国悍将,想挥军入关都不容易。
最后范文程道:“臣之第三策,便是夺取辽西,奥援流贼之计!”
他说道:“关宁防线一直是我大清入关障碍,昔太宗皇帝便是饮恨于此。传闻明国京师高厚,便是数十万流贼攻打亦可守个一年半载,臣虽认为此为夸大之言,但可防守三个月却是无疑。欲灭明国,便不能让辽西援军援助明都,所以我大军尽起,逼到关前,拖住杨国柱,吴三桂他们。只需拖个三个月,流贼覆灭明国,吴三桂等人便为亡国之将,介时我大清温言安抚,他们说不定就归顺我国。”
“我大清亦夺得辽西,甚至占得山海关之地!”
多尔衮猛的拍了一下龙椅扶手,殿内各臣也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觉此策很有可行性。
历史上明的灭亡,就跟两线作战有极大的关系,或许有意,或许无意,满清跟流寇总是配合默契。流寇要灭亡了,满清入关,然后流寇获得喘息之机,慢慢发展壮大。
清兵退却了,朝廷欲将精力放到东北线,流寇又集中精力捣乱,使得大明不得专心北顾,还不断的失血,使得国力越发衰弱。
甚至双方合力一起搞事,便若历史上的崇祯十五年到十六年,流贼胡虏,双方一南一北,都搞个不亦乐乎。
所以范文程献计,流贼猛攻时,己方若拖住杨国柱,吴三桂他们,没有杨国柱等人的援助,就凭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