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君子津(3 / 4)
,地力肥足,大可种上春麦与莜麦,甚至稻谷。一些不利灌溉之处,也尽可种上杂粮杂豆高粱,此地为天赐我大汉之所。”
因为土地实在广阔,他们建议钟素素采用轮耕制,一大片地方种麦,一大片地方种豆,然后又有一些地方种甜菜、油菜、苜蓿等物,最后又轮过来。
作为民政部屯官,他们广习《齐民要术》等农书,轮作法,代田法,闲耕法等等,个个娴熟于心,知道休耕肥田的道理。
而肥田作物中,豆科作物天生便具有固氮的能力,这比化肥什么其实还好。毕竟人工肥料成本高,而且又污染水源与空气,长期使用还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扳结。
古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齐民要术》便有说,美田之法,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强调作物轮作的必要性,并记述了当时的轮作顺序。
当然,中原人多地少,再怎么轮耕,对土地肥力的损害还是大的,所以历来积粪非常重要。
很多地方更使用粮豆间作的手法,沟里种麦,垄上种豆,这当然小家子气了些,也是因为土地少,所以用精耕细作的手法。
而且这样一来,到时某些大型器械便不能用了。
塞外土地连片,大可以豪气些,此时豆料与苜蓿不单只是肥田效果,还是马匹食料,可充为马粮,减少正宗粮食的消耗。
便是有时饥荒了,苜蓿一样可以充作人的口粮。
土地广阔,又多是旱地,还可使用马耕,中原历代使用马耕较少,除了获取马匹不易,便是各家土地少,用马的支出远大于牛耕,这时马种也略差了些。
不过靖边军有大量的马匹,倒不存在这个问题,以大量的挽马配上耦犁、耧车等大型器械,或许短短几年之内,便可达到大将军要求的尽快获得更多粮食的要求。
看着这片土地,钟素素也是心旌摇曳,她道:“不错,此处便为都护府粮仓,来年开荒造田,我们不但要造很多田地,还要力争当年就播种收获,让军屯自给自足,到十七年,此处便是金秋麦浪!”
……
这日,钟素素冒着风雪,又来到了大黑河与黄河汇集处的原东胜卫旧址。
眼前一个残破的城池,不过看残墙高近十米,城周边长近十六里,可看出东胜卫城往日的雄伟。
此城为洪武四年正月所设,以故元枢密都连帖木儿等自东胜州来降,诏置失宝赤等千户所,命伯颜帖木儿、答海马里卜兰歹、也里沙朵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