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惊讶、内贼(3 / 4)
都是合格,甚至精锐的军队,永宁侯能得到眼前的身份,眼前的地位,绝非侥幸偶然。
他虽然锦州之战伤亡不小,想必很快又可以补充,恢复实力,甚至更上一层楼,在大明论爆兵的能力,谁又能比肩?
同时看王斗在境内威望素著,尽得军心民气,各人又是羡慕,何时,自己也能如此?
虽然回归,不过王斗只吩咐在榆林堡,延庆州,怀来城之间扎营,除了伤兵,暂时不让军队回城防营地,也没有去舜乡堡祭拜,自己也不回永宁城,谁也摸不透他心中在想什么。
不过受南山路参将俞桂热情邀请,他住进了榆林堡,俞桂专门腾出来的参将府,他对李云曙等人道:“李将军等初到东路,本侯该尽地主之谊,不若就在鄙处盘旋数日?”
王朴露出心神领会的笑容,杨国柱叹了口气,李云曙等山西镇将官,其实也知道了东路商战之事,以永宁侯的脾气,岂是忍气吞声之人,下一步他会如何反应?李云曙也颇为关切。
他说道:“如此,就有劳永宁侯了,大军在贵境消耗的粮草,回镇之后,末将会尽快让镇内送来。”
王斗微笑道:“宣大三镇一体,都是自家兄弟,又何必见外?”
依大明的粮草供应制度,军队出外作战,一部分粮草由朝廷供应,然大部分粮草,还是由本地的官府供应给养,边镇与内地卫所区别,只是比率大小问题。
当然,军队出外,因各种原因,不可能由本地一直运输,大多是沿途地方供应,然后再由该地方的官员,向军队原处地官府讨要,这自然造成很多困难,毕竟事后讨要,非常繁难。
虽说很多边军,临行前都会发下开拔银,也可以用银子沿途购买粮草。
然朝廷经常欠饷,各将手中粮两经常不足不说,眼下大明天灾连连,或是别的原因,有时有银子也买不到粮草,便如当年卢象升,有银子就买不到粮食。
这也是客兵不愿出外的原因,随便哪个环节不对,士卒兵将,就要饿肚子了。
明初时,这样的制度有合理的一面,然到了明中后期,已然成为恶政。
山西军兵马数千,每在东路停留一日,士兵与马骡的粮草就要本地供应,算算是不小的数目,更不用说,还有数万的宣府镇与大同军,所以李云曙等有此一说。
榆林堡不大,参将府却不小,对王朴,杨国柱等人,俞桂都有安排歇息房间,因行军劳累,加上迎接拜访王斗的人来往不断,所以李云曙与王朴说了一阵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