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七章 一脉相承的汪氏风格(3 / 5)
是狂妄自大的家伙,又怎会力保王继光这样无德无行的下属?
而王继光和郭宝历经了这么一场小小的风波,彼此之间却仿佛更亲近了几分,再不像离京时不过象征性点了点头。接下来,两人方才把目光投向了那个速宁。虽说他们只是来接人,并没有审问的权力,但既然一个出自都察院一个出自锦衣卫,平日理刑多了,问话中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了几分质询的味道。奈何他们不管怎么问,那速宁张口就是一连串他们完全听不懂的话,郭宝便有些后悔没调个精通蒙古语的下属过来。
吩咐下头几个锦衣校尉先把人好好看住之后,郭宝方才对王继光说道:“刚刚光懋的那个随从说了那么一通话,耽搁时间我倒也不担心,毕竟上头并没有规定我们必须几日把人押解到京城,我只是担心这山海关城乃是人员进出的重镇,若是一直在此拖延下去,实在是不大方便。
如今既然已经把那个碍眼的家伙给打发走了,依我看,刚刚是山海路参将吴惟忠陪我们来的,干脆去请他派兵护送我们一程如何?横竖蓟镇就是派人来,也应该走的是这条驿道。听说他和王侍御你的上司,广东道掌道御史汪大人有过一面之缘。”
如果是汪孚林人在这里,他必定会说,何止一面之缘,吴惟忠那时候因为对戚继光和汪道昆之间的关系大为好奇,留下他东拉西扯,到最后两人竟是改口以叔侄相称。而在场两人当然不知道这一点,王继光还是第一次得知汪孚林和吴惟忠的关系,他也觉得山海关城内人员混杂,若是一直呆着等戚继光的兵马,也未免有些不便,更重要的是不知道人什么时候到。所以,郭宝这么说,他便从善如流地答应了。
等到一文一武再次见到了山海路参将吴惟忠,把话一说,这位出自义乌,跟着戚继光南征北战,功劳赫赫的中年将领沉吟了好一会儿,最终说出了一个折衷的法子:“这样吧,我把我的家丁调拨十个给你们,毕竟,军中兵马不得上命不得远调,戚大帅军法严明,我却不敢违背。
而且,不是我不肯多调人,而是驿站的马匹全都是有数的,若是我派给你们的人也调用驿马,万一有紧急军情,驿马不够用就麻烦大了。而军中马匹也一样有数,一人双马已经是极限,总不能让人走路护送吧?更何况,人太多驿站屋子却也不够住。”
只有十个人,十匹马,这虽说和王继光以及郭宝的期望有些距离,但想到辽东兵马李成梁便是把精锐全都给招进了家丁队伍中,甚至好几个将领也都是从家丁提拔起来的,吴惟忠身边充作亲兵的这些家丁应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