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3 / 4)
一意孤行要袒护锦衣卫到底,出离愤怒之际,索性给皇帝当头棒喝,揭开朱棣引以为傲的功业下,那耗尽国力民财的真相,这当然会令朱棣暴跳如雷!
十年来的心血,一切引以为傲的功绩,被骂成一个独夫的妄为,这让自视甚高的皇帝如何能忍受?朱棣把周新的奏折撕得粉碎,然后提起朱笔,刷刷写下了‘以逆臣罪名,立即处斩周新’十一个大字,然后狠狠丢在地上!
旨意很快传出,令内阁的大学士面面相觑,杨荣格外无法相信,自以为一击必中的劝谏,竟得到这般结果。杨士奇也无法相信,因为皇帝分明是要赦免周新的节奏?怎么会突然又翻脸了呢?
“快去禀报太子,事已不可为!”杨荣顾不上考虑自己的下场,对来内阁传送文书的杨溥道:“以保全为上!”
“好。”杨溥也慌了神,赶忙起身要离开内阁,却被杨士奇叫住,沉声道:“不,要争。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不争反而更危险,就算为了自保,也要争到底!”
“……”听了杨士奇的话,杨荣紧咬着嘴唇激烈地寻思起来,末了重重点头道:“士奇兄说得对,我方才是吓到了。浙江大灾、下西洋在即,于情于理皇上都不会无缘无故地转变态度,一定是纪纲他们进了什么谗言!这时候继续争才是安全的,不争反而会见疑于皇上!”
杨溥也是极有智慧的人,此时也想通了。是啊,如果他们只是单纯的营救周新,不该因为皇帝下旨将他处死而停下,而应该不到最后决还不放弃才对。所以皇帝越生气,太子的态度越不能变,变就是心虚,就是别有所图,反而会被皇上怀疑。
如今天家父子间的关系,已经脆弱到极点,再也禁不起一点怀疑了……
“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杨溥沉重地点点头,赶紧回太子府,把这个坏消息禀告给朱高炽。
但东宫几位讲官,却发生了争执。黄淮坚决不同意太子冒险,他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太子什么时候都不该冒险。金问却认为应该听杨士奇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朱高炽只低头默默地沉思,他也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这时候该不该出头。但很快,一名小宦官飞快地进来,伏在他耳边小声禀报几句,朱高炽面色大变,点点头道:“知道了。”
待那小宦官出去,朱高炽缓缓对几位讲官道:“宫里传来消息,皇上看了周新的奏疏后,才会暴跳如雷的。”
“什么奏疏?”几人一愣。
“是皇上命黄俨到诏狱里让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