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歌王 > 第437章 《河》

第437章 《河》(6 / 8)

李孝妮则是越听越觉得林在山这首歌是在用唯美的音乐词汇描写男女之间的那份鱼水之欢!

李孝妮听的没错,这首《河》,原作者天才的音乐人张雨生,确实是用这首歌隐喻唯美的描绘着那方面的事情。

喜欢张雨生的人都很清楚,张雨生的每张创作专集都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收录了这首《河》的《口是心非》专辑,整体概念在于从各个角度对爱情进行摹写,十首歌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

性爱,作为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不能缺。缺了性爱,爱情的图案便不会完整,他整张专集的概念就会传达不全。而他借由《河》,刚好使整体的概念表达完全了,可谓别具匠心。

有别于一般性描绘男女之爱的作品,这首《河》明显更有内涵。

《河》可以说是张雨生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赋”,“比”,“兴”手法,成功的运用于音乐的表达,将观音山与淡水河的情状与男女间的性爱缠绵结合为一。

所谓的“赋”“比”“兴”,起于《诗经》的“六义”。具体讲,“赋”就是铺陈,随物赋形,直歌其事。后世多用于“赋”这种文体,比如汉赋。而在这首歌中,有白描河的部分,这就属于赋。

“比”——即比拟,托物言情,有显有隐。代表如《楚辞》。这首歌借观音山与淡水河之间的缠绵来比喻,拟人化男女间性爱的水乳交融,这是“比”。

而“兴”——即联想,因物起兴,由此及彼。代表如《古诗十九首》。张雨生家住在淡水河的入海口,由所见到的观音山与淡水河联想到爱情,即为这首歌中的兴。正尤如《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至“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样。

中国文学中“赋”“比”“兴”结合的好的如唐人崔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与“人面”的交相变化,产生千年不灭的艺术美感。而张雨生的《河》则以淡水河,观音山与男女性爱之间的“似幻似真,亦实亦虚”营造美感,也足为一时之绝唱。

当然,这只是从歌词上看创作。如果往更深处挖掘这首歌的原本,就更能体会张雨生在这首歌中汇聚的良苦用心了。

比如配器。在原作中,张雨生与黄中岳的两把电吉他,一左一右呼应式的对飚,用K哥的话说是“象征了一种世代的交替”。张雨生有意地使用着一种老式的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