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东门柳(2 / 5)
反对。
双方商议妥当后,杨守文便回县衙休息。
安南都护府就设在交趾,但由于此前的叛乱,都护府被叛军一把火化为灰烬,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要重新修建,不知何时才能完成,杨守文索性,就把县衙作为了住宅,平日里都在县衙办公。而桓彦范,则未住在城中,而是带着亲随驻扎城外。
从这一点而言,也是桓彦范的尊重。
他驻扎城外,就表明了,在朝廷旨意未到之前,安南都护府,便是以杨守文为尊。
……
“大猫,你不去帮你父亲?”
“算了,我还是留在交趾……我和他不太对付,见面后少不得又要争执,倒不如各行其是。
再说了,甘猛已死,叛军已无威胁。
甘勇虽然勇猛,却不足为虑。若他连甘勇都对付不得,我倒要劝他,辞官回家吧。”
桓家父子间的矛盾,杨守文不好评判。
其实,这种情况在后世并不少见。父子的感情其实极好,但是父子的个性又都非常强悍。父亲总想要安排好一条路,让儿子按照他的安排前进;偏偏儿子又极有主见,想要依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于是乎,父子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矛盾也变得无法调和。
桓家父子,大体上就是这样。
所以,桓彦范南下,桓道臣不会随行。
当然了,他也知道,桓彦范此行绝无危险,能大获成功。否则,他一定会跟着去……
见桓道臣主意已定,杨守文也就不再过问。
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交趾虽然已经夺回,叛军虽然已经击溃,可是这场叛乱的创伤却难以消散。
自叛军起事,杀死曲览,到大军汇合一处,足足持续了近六个月。
六个月里,大大小小的战事多达百余次,波及十二州近三十县,死伤人数达数万人,更有十余万百姓流离失所。如今,春寒料峭,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这些灾民的安置,以及农事和城池的修建,都摆上了议题,需要尽快解决,否则必有变故。
杨守文既然选择留守交趾,那么接下来这些琐碎的事情,就躲避不得。
好在,他身边有桓道臣、诸欢,以及在离开剑南道时,强行从梓州征辟而来的孙处玄。
这些人各有所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杨守文的压力。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秀的帮助。
明家准备出海,于是把大批物资送至岭南。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