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木马(上)(3 / 6)
了大批粮食,食物储备量足以坚持半年以上的消耗。实行战时紧急配给制度后,这个周期还将延长。吸取了之前铁勒旅顺要塞的教训,青岛要塞内还存有大批蔬菜,保证士兵不至于感染败血症之类的疾病。
对于这庞大的要塞来说,唯一的问题,就是兵力。不管对于自己的要塞有多自信,毕竟扶桑人可以源源不断的派出部队,瓦德克手上八千普鲁士人,则是死一名少一名。至少在泰西战争分出胜负之前,他无法获得新兵补充,甚至还有可能把部队抽调走,到泰西继续作战。没有士兵防守的要塞,没有任何作用,要想守住要塞,最终,还是得靠中国人。
基于中普山东条约,普鲁士人给山东派出了大批军事教官,这些军官本身,也承担夺取兵权及间谍的作用。对于自己所训练的部队,也进行过战力评价。按照这些教官的评估,鲁军作战意志顽强,服从性好,适合当做消耗品。
由于之前的亲密合作,对于山东的家底,普鲁士比其他国家了解的更多。赵冠侯当前已经开始实行战时动员,在其控制区内,确定可以动员十万以上的陆军。这些陆军的个人水平不管多差,只凭借人数,就足以成为决定战场走向的重要砝码。
反之,如果这些陆军加入扶桑一方,一进一出,就是帝国的最大灾难。是以,自表面而言,瓦德克及整个普鲁士山东部队,都给予了鲁军最大的礼遇与优待。其目的,就是希望把山东绑定在普鲁士战车上,为了保卫伟大的普鲁士帝国在华利益,战斗到死。
鲁军士兵自踏上青岛要塞的一刻,命运已经决定,为普鲁士流尽最后一滴血。不管未来,青岛要塞能否成功守卫,这些士兵基本有死无活。
根据瓦德克制定的军事计划,山东陆军布置在最外围,负责防御浮山、孤山一带,以命换命,起码要和扶桑陆军打成一比一伤亡。从二道防线开始,就由鲁军与普军混编,接受普军指挥。
根据之前普鲁士内部推演,外围防线可以坚守两到三个月,代价则是守军大量伤亡。随后残存部队放弃第一道防线,转入二道防线,至少再坚守两个月,当然,这样的战斗结束后,守军也所剩无几。也就是说,这些鲁军踏上阵地开始,就没有活着离开的可能。
更为重要的是,扶桑对普鲁士作战,从道义上和法理上,都不能牵扯山东其他地区。可是山东的部队都牵扯在要塞里,等于放弃中立地位,成为参战方。
扶桑军队一旦登陆,必然对其他地区发动攻击,山东精锐尽在要塞,其他区域无兵可守,自然会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