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赵冠侯的时代(5 / 6)
赵冠侯新研制的卵式手榴弹专利。随后,夏满江,又伪造了山东兵工厂一大笔亏空,以及第五镇欠简森洋行的大笔欠款。
有了这些东西在,未来即使是朝廷派了人来,试图接收第五镇,也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无粮无饷,武器弹药也保证不了。鲁地兵工厂不能按时开工,还要面临严重的外交纠纷,很可能遭到洋商方面的追讨债款。有了这个保底,朝廷想要夺印时,就得计算下成本。
山东邻海,鱼业发达,由山东官府牵头,联合地方官府及洋行,共同成立的山东鱼业公司,就应运而生。向阿尔比昂购买大吨位鱼船,进行捕捞作业。捕捞到的海产品,一方面销洋庄,另一方面,则供应军用,为新军提供肉食。
大金的官兵,食谱上原本多以粗粮为主,咸菜为辅,肉食是很难得的物事。军官自然不用担心伙食粗砺,对于丘八的生活,也没人关心。赵冠侯昔日靠简森及四恒调度,勉强可以维持。现在有了大批的海鱼,加上食盐,情况就大有改观。
山东的产盐能力很强,每年可产盐四百兆,但是质量却劣,远不如两淮盐受欢迎。是以山东盐场的盐,属于有引无支,盐商不愿意支盐,灶户得不到银子,形成恶性循环。
赵冠侯一是改良盐法,推行晒盐法,提高盐的质量。其次是将盐法进行更改,先成立军盐局。将一部分鲁盐收购之后专供军用,配合山东发达的鱼业,为军人提供有保障的肉食。当然,瑞恩斯坦伯爵为此抱怨了整整一个月,看着军需仓库里那堆积如山的罐头,就咬牙切齿的咒骂着“看看你们这些咸鱼!”
另一部分盐,则作为储备盐,平抑山东的盐价,凡是盐价一高,即抛出鲁盐低价发卖。是以其他地方盐为利源,惟有山东,盐却是强调保障,不强调得利。
除此以外,大量的盐作为工业原料使用,经过简森夫人斡旋,购买了联合制碱的专利,在山东开设华比合资碱厂,给这些盐找到了安置的去处。
除此以外,山东另一大改观,就是学政。
朝廷行新法,首要就是推新学。原有的科举,逐步取消,读书人学习新学,以新学考核授官。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民办学校之风。除去教授泰西诸艺的学校外,乃至教授军操的体校,也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这些学校的学生每天出操,与军人无异,甚至部分学校还配备有枪械。
山东禁枪,也同样禁止民办军校,取而代之的,则是山东官办新学。包括与天主教会山东主教安德鲁合办的教会学校在内,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