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有趣的规律(6 / 7)
级教材”,那又会达到什么水平呢?李小强估计,可能有很多自我感觉良好的现代棋迷会很郁闷。在中国古代那些国手眼中,所谓的“三子谱”,就是写给他们让3个子水平看的。而四子谱,就是国手让4个子的水平……
这样一个现实,可能有点残酷吧!肯定也有很大一部分棋迷不服气吧。说实话,这部分的业余棋迷还真的不要不服气。围棋到了顶尖水平,因为达到那个层次的棋手并不多。有些东西不太容易说清楚。但是在业余水平这个层次,你想简单的务务虚,你想依靠自己“更先进围棋理论”来赢棋,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这样一个阶段。围棋其实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真正较量的,还是在围棋基本功这个层次上打转。
在围棋中,“务虚”的部分确实很重要。但是想依靠这个东西来赢棋,那是极其不靠谱的。例如古大力和李石头的十番棋,古大力依靠自己的“大局”,依靠自己的境界领先了100多手棋。他仅仅是一个地方不注意,他仅仅忽略了李石头的一个组合拳,整个局势就瞬间崩溃。公平的说,李石头的那个组合拳很难吗?他的这个复杂程度,能和“当湖十局”那些极致手段相比吗?
李小强一直认为,要研究中国古棋的话,过百龄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棋手。他对围棋的贡献非常大。也就是从他开始,围棋才有了系统性。现在所谓的职业围棋,日本人建立的是一套外壳。而过百龄他们建立的,应该是一套内在的技术体系。
说完了过百龄,让我们继续往前看。到了这个阶段,大家依然会发现,在这两个围棋体系中,依然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国明代的围棋,也就是李小强他们现在研究的第1阶段。其实就是一个不停积累的过程。而日本围棋呢?从道策到秀哉,其实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样一个阶段,日本围棋开始完善他们的“小目体系”。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出现了很多非常复杂的大型定式。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围棋“三大定式”。而中国明代的围棋呢?其实也有这样一个过程。“金井栏”,“双飞燕”“大角图”,“大压梁”,“镇神头”,“倒垂莲”等等复杂定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和完善的。有些定式的复杂程度,其实并不比“大斜千变”,“大雪崩”等等简单多少。
在中国明代的围棋中,其实也是高手名家辈出。在这其中,又以永嘉派的鲍一中,新安派的程汝亮,京师派的颜伦和李釜名气最大。在《宛委余编博物志》中,明朝的大名人王世贞评价这四个人虽然风格各异,攻守侧重不同,但此四人“以当明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