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好莱坞之路 > 第636章 道德审查

第636章 道德审查(3 / 4)

谨慎之外,绝大多数被问及此事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表达出了支持《迭戈·罗斯》的意思。

在这个自由主义越来越泛滥的圈子里,当外来势力触及到圈内人标榜和视为禁区的自由的时候,引起反弹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即便好莱坞与天主教曾经有过深刻的联系,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形势早已完全不同了。

墨菲正是因为深入的了解过这一点,所以才敢实施这样的计划。

1929年,以虔信天主教的出版商马丁·奎克利和耶稣会士丹尼尔·劳德为主的五位天主教界人士替电影业起草了一份自律性制片条例,旨在对电影的制作起到道德方面的约束作用。1930年,这份草案被电影工业的巨头们全盘接受,并由“海斯办公室”负责执行,这份文件就是后来统治好莱坞长达接近三十年的《电影制片法典》。

对当时的好莱坞来说,“海斯法典”是一个既能平息多种宗教组织抵制电影的风潮、又能避免警方或政府对影业的干预的自我调节手段。

“法典”将电影定位为“大众的娱乐”,但这种娱乐负有“特殊的道德责任”,因为它有着不同于任何其他娱乐或交流手段的特点——一种能够超越种族或阶级的界线、超越各种社会或政治壁垒的普遍魅力,以至于人人爱看。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电影的制作者不能享有与舞台剧作者、小说作者或报纸编辑同等的表现自由,电影成为20世纪的道德剧,要告诉大众应当如何循规蹈矩的生活。

1933年夏,费城大主教声言在其教区内上映的影片“偕越”了天主教道德规范,号召所有教徒全面抵制这些影片;同年,芝加哥天主教势力亦加入声讨行列,50万名女天主教徒还联合发起了抵制好莱坞的所谓“圣战”。

1934年,全美教会组织“天主教道德联盟”成立,其主要职责就是检视好莱坞影片的道德内容,向海斯办公室下达应当完全禁映或重新检查的影片名单,给胆敢“偕越”天主教道德规范的影片贴上“谴责”,联盟甚至发动数以百万计的天主教徒对他们认为应受“谴责”的电影进行抵制,甚至在影院门前设置纠察哨,阻止人们进入。

为了保证天主教徒在反对电影的联盟行动中信守教会的指示,辛辛那提主教麦克·尼古拉斯甚至为“道德联盟”起草了一份誓词。

从此,全国各地的天主教徒都必须在望弥撒时在神父的带领下进行宣誓,承认电影是“对青少年、对家庭生活、对国家和宗教的一种严重危害”,向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