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完人制作大法(3 / 4)
反观那边很长一个时期内的人物传记片,往往是以英雄和伟人作为主人公,而且价值判断一目了然,好人则极好,坏人则极坏,体现不出人物形象自身的复杂性。
不过,墨菲也知道,很多时候并不是导演想这么做,其中的原因及其复杂,尤其是站在好莱坞往对岸看,其他电影还好说点,个人传记影片受到的限制实在是太多了。
那边的人物传记片向来难拍,受掣肘的地方太多,不好发挥,既不能像很多好莱坞所谓的“个人传记片”那样凭空杜撰情节,又不能像一些传记电影那样去如实纪录,总之是不仅束缚了想象力,还肢解真实的历史,大体上就是以夸赞为主,负面历史含蓄带过或者尽量不提,总体上还没有脱离当年颜色电影的拍摄手法——完人制作大法。
那些人完美的都不像是人,反而只是一个个完美的符号。
所以,这些电影不但失去了观众,甚至后来者几乎没有任何传播度。
这样只描写积极面,没有消极面,人物自身性格没有矛盾层次,跟周围人群也不会产生巨大的生活矛盾冲突,情节也就波澜不惊,别说是优秀的电影了,离合格的电影恐怕都有十万八千里那么远。
当然,那边的导演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只是限于各种说不出口的原因,只能另想办法解决。
例如缺少了人物性格的层次,电影为了增加矛盾感,很多导演只能将人物代入国家和民族与敌斗争的环境中,以大矛盾来顶替人物的小矛盾,于是出来的效果就是高风亮节般的庙宇殿堂形象。
不夸张的说,这简直是在建造神台,离活生生的拥有七情六欲的本色人物差距太大。
相比于大洋对岸的导演们,墨菲面对的拍摄制作环境无疑要宽松许多,最起码不会有政治方面的限制。
不止是这样,还有更为有利的一面,那就是墨菲不会面临类似乔丹·贝尔福特这样的麻烦人物,毕竟罗斯不会因为电影有些地方的改编,而将他和剧组告上法庭。
别小看这些,个人传记片的当事人或者后人,往往都会成为影片拍摄、制作和上映的阻碍。
墨菲记得很清楚,当年某位刘姓天王出演的电影公映后还被突然冒出的所谓赵云“后人”指责,称赵云不是战死,是寿终正寝,扬言要告上法庭。
估计那位导演得知此信,肯定一头虚汗。
当时墨菲的同学还跟他议论过,导演保不准心想:“我不就是凭空想象一下嘛,这么较真还让人演义吗?你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