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演员人选(3 / 4)
了,这种沟通交流会贯穿从筹备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的所有阶段。
特效制作无疑是《钢铁之躯》的重点之一,墨菲最初是想交给一直合作的数字领域负责,不过这家位于小城威尼斯的特效工作室最近这段时间都在集中人力物力忙于迈克尔·贝的《变形金刚》,抽不出足够的人手。
所以,墨菲找上了工业光魔,工业光魔组建了一个庞大的特效团队,全程配合剧组工作。
另外就是动作设计了,片中所有的动作戏,墨菲全部放弃最近在好莱坞流行开来的以功夫为基础演变而出的动作套路,超人和神奇女侠的所有打斗将回归原始,在展示速度和力量的基础上,再以巨大的破坏力作为辅助。
这种动作方式并不是墨菲随随便便拉来的,而是经过一副调查得出的。
根据他得到的反馈,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普通观众,在银幕上看人打架主要是两方面心理的混合。
一方面是暴力的宣泄。
心理咨询里有一种宣泄法,认为人愤怒时找个沙包揍一顿怒气就消了,不过后来很多研究却发现像“攻击性”这类的负面情绪其实都是包含着生理上的反应的,而你越是揍沙包,生理上的反应也就越强烈,揍完沙包后,攻击性反而更强了。
但不管怎么样,宣泄暴力时这种生理上的反应很类似于运动之后的快感。
另一方面,现实中打架尽可以只出王八拳,只求打倒对方,但在银幕上打架,就必须打出姿态,打得够不够有美感,这也是观众很看重的,他们在借银幕宣泄暴力时同时也要满足自己的美学需求。
所以打架不但要打得暴力,还要打得优雅——这是很扭曲的组合。
要满足宣泄的那一面,打架的力道就得足;但用力过猛,动作的美感可能就很难兼顾,而力道太收敛,暴力的快感就打折,与其看足够优雅却绵软无力的打斗,还不如直接看跳舞呢。
一般来说好看的打斗,应该要找到力道与优雅的最佳平衡点,要刚柔并济。
过去好莱坞硬动作片大行其道的时代,银幕上打架的都是肌肉男,力道有余,优雅却完全谈不上,只可以激发荷尔蒙,很难满足美学需求。
后来袁和平这些香港武指到了好莱坞,风气就变了。
在去好莱坞之前,这些武指本来已经相当完美地做找到了动作中力道与优雅的平衡: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动作场面又美又暴力的功夫和武侠佳作不在少数,可武指们一到了好莱坞,一旦没了那些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