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3章 走好(2 / 4)
邹老,老邹。
称呼不同,意义也大不同,以这样年纪的老者,以他资料中年轻时留洋的经历,其文化水平足够,这么多年的韬光养晦,早已是人老成精,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都有着很深的含义。
邹老,宝岛那边喜欢这么称呼。
老邹,内地这边更多这样的称呼。
身份上也有所不同,我是一个普通人,不需要尊贵的称呼,我是一个华夏人,那就按照华夏的习俗来称呼我,我听着更加舒服。走了几十年,恋乡啊。
开门见山,一个称呼,就给今天的谈话定下了基调,也将两人之间的谈话氛围拉近,为接下来的对话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你有什么问题就直接问吧,现在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是不能说的,我都这把年纪了,什么也不怕了。”老邹轻声言道,目光深邃的望着窗外,满是追忆,那烽火连城的时代,那血色弥漫的时代,那让人一生都无法忘怀的时代。
“老邹,我没有准备问题,您随便讲,就当是回忆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老邹看了一眼杨以辰,点点头,身子向后靠了靠,让自己的坐姿更舒服,但整个上半身依旧保持着相对笔直的状态,保持着属于自己的风范,喝了一口咖啡,润了润嗓子,微微侧头,不是没礼貌不去看着倾听者,而是一种将记忆深处东西挖出来的回忆。
“我小的时候,家里环境很好,书香门第家境殷实,很小的时候就送我出国留学……”
多数时候,老人在讲杨以辰倾听,偶尔会问一些比较细节的问题,你不能指望一个回忆录似的阐述,会将某个事件发生时自己的眉宇神情心态变化都说出来,杨以辰问,他会详细的说,现在听起来依旧是胆战心惊,数次在生死边缘游离,面对着无法掌控的态势只能做着无声的抗争,一些看似没有条理的行为,却透着深远的目的性。
这一聊,就是整整一天,午饭也是在咖啡厅解决,午后三点,老人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坐在一旁的家人赶紧过来阻拦的继续采访,老人神色略显萎靡的对杨以辰致歉:“我知道你的安排很满,这是我家里的电话,你随时随地可以打电话过来,我随时都有时间,下一次,我们约在家里,如果你实在不方便,我们电话里聊,也可以。”
杨以辰站起身搀扶着老邹离开,对方上车时,杨以辰毕恭毕敬的对着老人鞠了一躬,这一躬什么都不涉及,是对一个老人的尊重,对一个无论选择对错、在外敌入侵国家有难时敢于献出生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