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合作(2 / 3)
既有像俞飞鸿和徐静蕾那样在国际上知名的演员,也有像张嘉绎这样著名的电视剧演员,还有刘滔和黄晓明那样的新人演员。
再加上张国立和徐帆等人,就算在京城演艺圈,也颇具分量。
刘德桦没想到冯小刚会邀请他,各个地方都有圈子文化,这么介绍相当于融入了林子轩的这个圈子。
虽说以他的名气不一定非要和林子轩这帮人交好,但也没有坏处。
刘德桦不仅是演员,还是电影公司的老板,有向内地发展的计划。
他在九一年成立了影视公司,投资了多部电影,只是运气不好,到了九五年,公司亏损高达四千多万港币。
他早期投资缺乏经验,以为大导演大明星的大制作就能赚钱。
事实证明,投资越大风险越大。
他投资的影片不像程龙的电影能打入美国市场,还能在内地上映,只靠香港的票房难以收回资金,这是赔钱的主要原因。
这几年,刘德桦接了大量的片约,弥补公司的亏损。
由此可见,天王的日子也不好过。
不过学费没有白交,让刘德桦认识到不是大片就能赚大钱,还要考虑市场,市场才是一部戏能不能赚钱的决定因素。
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的电影市场萎缩,内地市场成为新的选择。
他们要进入内地,需要一个合作伙伴,好梦公司就这样进入香港电影人的视线,只不过在《卧虎藏龙》获得成功后才受到重视。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好梦公司投资的电影回报率高,制作影片的种类广。
不仅有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片,还有主旋律电影和文艺片,以及多部热播电视剧,拿奖的拿奖,赚钱的赚钱。
同样是电影公司的老板,自己投资赔了钱,好梦公司却一直在赚钱。
差距有点大。
冯小刚介绍完毕,大家坐下来喝酒闲聊。
“咱们早碰见就好了,我正弄一武侠片,主要演员都定了,太可惜了,要不咱们就能合作了。”冯小刚惋惜道。
“下次有机会合作也很好。”刘德桦回应道。
“那行,就这么定了,回头我找个好本子,咱们研究研究。”冯小刚干脆道。
这是场面话,制作一部电影要考虑各种因素。
角色适不适合刘德桦来演,片酬能不能谈拢,有没有档期等等。
这么说更多的是加深联系,合作的事儿以后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