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第一枪(五)(2 / 4)
要能破案,多花点经费没什么,关键市局的DNA实验室刚搞,技术不是很成熟,检验结果到底准不准我心里真没底。”
凶手遗留在现场的是一只很普通的棉纱手套,劳保用品,几乎家家户户有,一家甚至好几双,通过手套很难找到凶手。
金阳知道这么搞太夸张,关键没更好的办法,急切地说:“张局,‘韩打击’这个人您知道的,别看年轻,其实很稳重,他亲自检验应该不会有问题,而且市局的设备据说是最先进的。”
市局只收取成本费用,送到其它单位检验人家要赚钱,要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张宝利权衡了一番,紧攥着拳头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就按刚才说得办,动作要快,效率要高,不能再耽误时间。”
“是!”
与此同时,汤副局长和崔副局长正在市委向陈局汇报工作。
自从被任命为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之后,陈局便搬到市委办公,平时极少回局里。
谈完几件大事,陈局放下刚签好的文件问:“老崔,12.22案有没有进展?”
“国强同志昨天回来的,侦破工作暂时没什么进展。”
2001年只剩下几天还发生一起死亡二人的命案,直接影响到南港市2001年的命案破获率,而且死的是一对母子,影响太恶劣。
“国强同志回来了,说明留在东港提供不了什么帮助,小韩在干什么?”
“他跟田医生轮流检验东港送检的嫌疑人血样,已经好几天了。来前我去技术大队,他值夜班,刚从实验室出来。熬了一夜,没去休息,提着一个装检材的保温箱去医学院,好像要借用人家的实验室做什么实验。”
“培养人才需要时间,暂时没人只能亲自检验。”
“田医生说只要有一定基础,学DNA检验鉴定不是很难。他现在辛苦点,等把人才培养出来就好了。”
……
攻克疑难复杂案件需要技巧和方法,需要勤奋专注和不断学习充实方方面面知识,同样需要灵感。
尤其当案件侦破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时,寻找案件的突破口更需要灵感。可能是一个不起眼的痕迹,可能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也可能是一个微小的生活常识。
凶手留下的精液为何会那么少,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韩博脑海中。
检验那么多血样,东港县局要为此投入六七万经费,韩博不想人家再花更多经费,带着检材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