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居安思危”(2 / 4)
回头看看正在施工的良庄新村,感叹道:“韩局,以前没来过,总以为良庄是‘西伯利亚’,跟穷山僻壤差不多,现在才知道其实一点不偏,才知道经济建设搞这么好。”
“在良庄工作的不是六个,是六个半。”
韩博指指钱朋,哈哈笑道:“钱干事是我们老单位家属,算半个丝织总厂的人,所以你说错了。”
乡镇撤并,良庄成了全县第一大镇,有几百个干部。
丈夫是部队转业的,在地方上没什么人脉,在地方工作时间又不长,想进步很难。老领导“官运亨通”,先是镇领导,现在是公安局领导,跟良庄老书记老乡长及现在的书记镇长关系好,能说上话。
杨小梅既是来“迎接”李晓蕾的,也是来为丈夫“跑官”的,可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只能半开玩笑说:“韩局,老钱,要不把我也调过来吧。”
“你调过来能干什么,再说现在挺好的。”想到一出是一出,钱朋被搞得啼笑皆非。
她不好意思当面说,在别人面前旁敲侧击提过。
老单位钱总和保卫科姜科长为钱朋的事打过好几次电话,当时是镇党委委员,也算半个镇领导,钱总和姜科长希望自己帮帮忙,看能不能在工作安排上说说话,别让他去当什么包村干部,最好能留在党政办、民政办、财政所这些部门,或去容易出成绩的工业园区管委会。
因为要打击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这件事一直没顾上问。作为一个公安民警,也不太愿意去干涉镇党委政府的人事安排。
本以为他会成为众多包村干部中的一员,虽然并入良庄却仍要留在永阳工作,而且不会在原来的乡政府,反而会随着乡镇撤并“下放”到村里。结果镇里让他继续干组织干事,在并过来的那么多干部中算不错的。
老部下“望夫成龙”,亲自找上门,不能再装糊涂。
韩博笑道:“杨大姐,良庄经济建设搞再好终究是一个乡镇,不会变成县城。你现在工作稳定,能就近照顾孩子上学,钱干事有摩托车上下班又挺方便,真没必要往良庄调。”
“韩局,如果想调其实不麻烦,我可以找工商局领导,看能不能调到良庄工商所。”
她现在是工商局的人,她这个市场办主任有的人愿意干。
本来只是一个玩笑,想到人民西路夜市的现状,韩博不禁说道:“杨大姐,我们什么关系,我们是老同事老朋友,老钱的事能帮忙我肯定会帮忙,只要不违反原则。相比老钱,我认为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