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9章 新军(2 / 3)
的各地新闻,让朱由检看得津津有味。虽然各地的灾荒、兵事都有地方官奏章报上来,但其他的新闻,比如哪里米价又涨了,哪里的利息水平降了,甚至福建有几条海船出海,山东有多少士兵逃亡,这些新闻都是官员的奏章里没有的。
朱由检长在深宫,不曾出皇城,对外界的这些新闻知之甚少。看到天津日报的报道,他倒是了解了不少民间事情,觉得十分新鲜。
更让朱由检感兴趣的,是天津日报的评论文章。
朱由检最爱的一个评论员,是一个叫作“紫铜山人”的撰稿人。这个撰稿人写的文章高屋建瓴,对种种事物评论一针见血,每每有让人拍案叫绝的言论。
比如这一天的《天津日报》第二版,紫铜山人就写了一篇文章,叫作《为什么兴国伯的兵马这么强?》紫铜山人写道:“兴国伯兵马强盛,无他,思想先进耳!”
“因为思想先进,所以广泛装备火铳大炮,几百步外用大炮轰炸,几十步外用火铳杀敌……”
“因为思想先进,所以愿意给士兵配发高额军饷。士兵日日训练,练队列,练射术,练骑术,练刀剑。日日苦练,技法熟练出色,战场上遇到训练松懈几天一练的对手,岂能不摧枯拉朽……”
“因为思想先进,所以给予伤亡士兵极高的抚恤待遇,以至于士兵们闻战则喜,毫不惧怕伤亡……”
朱由检看完了这篇文章,久久没有说话。
王承恩站在后面,从朱由检的肩膀上偷看了日报一会,笑道:“皇爷,这兴国伯的日报,处处吹嘘他自己的本事。幸好这日报被天津以外的士人封锁,传不出天津。否则天下人都要崇拜兴国伯,不知道有大明哩。”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说道:“如今李植在天津不但向士绅收税,而且私设法庭凌驾在官府之上。”
“天津一镇,已经姓李了。如今李植在天津,是说一不二的军阀。巡抚在李植面前,只有垂首听命的份。”
王承恩说道:“皇爷,虽然李植在天津跋扈骄纵,但他打灭了献贼和闯贼,平定了中原。天子以天津一镇换来天下太平,这买卖划算啊!”
朱由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即便如此,也不能让李植一家独大。如果不改变现在的局面,李植的势力只会越来越大,以后恐怕连朕的征调都不听了。”
朱由检站了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走了几步,说道:“朕要仿效李植的虎贲师,训练新军。”
王承恩问道:“皇爷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