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暗中验尸恍然悟(2 / 3)
加上死者进入书房的时辰,差不多是一个半时辰。死亡时间是在一个时辰之前的话,也就解释得通,死者是在进入书房之后的半个时辰内遇害。
正如验尸手册所写,死者的指甲呈灰度,嘴唇青紫,孟槿青也检查过,的确是中毒致死,而在死者的口腔中的确存在着一些残渣,而且残渣数量不少,虽说隔了些日子,那些残渣也已经更加腐化,不过,好在仵作还算是个细心的。
残渣多,意味着死者死前应该吃过东西。但是就孟槿青所知,死者在下了早朝之后,就回了府,之后先去了自己的正妻的院子,之后才回了自己的书房,之后就再也没有出来过,也没有叫人送过糕点,而且书房中也的确没有任何糕点。那么,死者在去书房前,曾经去过自己正妻院子,似乎就成了一个突破点。
如此明显,刑部和大理寺卿的人自然也不会忽略,可是事实上,死者并未在其正妻院子里用过糕点,只喝过一杯茶,而且当日事发不久,死者就被发现,当时其夫人的院子里也早就已经被人查过了,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妥。
所以,死者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中毒?
若是他不是在自己的府上中毒,那么时间再往前推,就是早朝了,或者说是早膳,不过早膳也不该用糕点才对,死者会在什么时候用糕点?而且若是中毒时间再往前推,也就是凶手可能已经察觉了员外郎将户部之事抖露了出去,既然这样,为什么不下剧毒,直接快速毒死,还要等死者回府之后才死?若是景宜帝早些看到奏折,召了员外郎,而员外郎在说了一些之后再突然暴毙,那对幕后人不是更加不利吗?
这个,很奇怪。
而且,若是中毒时间往前推移,那么幕后人很早就对死者下了手,那么他当时为何不对奏折出手,俨然,将奏折搞到手,才是更加一本万利的事,何必要盯着一个员外郎,这个时候,应该是分轻重缓急。不过,或者也有可能是双管齐下,这样想想,似乎合理些,但是凶手没有取到奏折,而员外郎倒是被他成功得手。这个可能,眼下似乎倒是最有可能的了。
但是,孟槿青又觉得有些怪异,凶手既然对死者下手,为什么不早一些呢?若是能够让死者在未出宫前就死亡,那么势必会引起景宜帝的注意,这个时候再想法子去偷奏折,不是成功性更大一些吗?不过这也只是孟槿青的想法,或许凶手觉得让员外郎慢死一点,能够伪造自己的不在场证据也说不准。
孟槿青脑海里一下子过滤了太多消息,这会脑子里还是有些乱乱的,怕是还要等回去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