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准备春试(1 / 4)
吴里正回神,看她神色担忧,摆了下手,“没事儿!就是胭脂那丫头,说是让我在村里开办个学堂。”
开办学堂这事儿胡媚娘知道,那时候没人愿意出钱让娃儿念书,“怕是办不成的!”
里正招招手,就跟她商量,“我现在是村里的里正,胭脂和大郎俩娃儿开办作坊,自己少挣钱,也让村里的人多挣点。这俩娃儿都是有见识,识字读书的人。大郎现在我都教不住他,有了学问上的疑问,都到县里找夫子解惑。你说,他们俩人都只是启蒙,识了字,就能这么好学。胭脂那娃儿也是食谱杂书看了几摞书,才那么聪敏。这书中自有黄金屋,村里的娃儿要是学了,就算比不了,也能比现在好吧?”
听他这么说,就是心动了,想了下,对他表示支持,“知道你是个好里正,也想做点好事儿,你先问问村里有多少娃儿想念书的!”
也算是里正年轻时想办没办成的事儿,里正就走访了几家,束脩随便给点,笔墨纸砚和书本自己买。
杨狗儿想去,姐夫家的人都在识字念书,大姐现在也认识字了呢!
杨石头是管事,工钱是一天五十文,一个月也有一两半银子,家里现在还供着胭脂和吴大郎用的柴火,虽然进项少,也有一点。
一家人商量后,咬咬牙,把杨狗儿兄弟俩都供了。
山根嫂子家娃儿才三岁不到,要念书也得再等两年,不过也表示要供娃儿念书,学孙举人,考功名。
里正转了一圈下来,还真有几家愿意的,只是还是太少。他有些失望,也有些灰心。吴大郎拿着书过来请教他学问,还有他新写的两篇策论,“这是我之前写的,这边的是冯老爷指点后改的。”
吴里正看了下,两遍策论,修改前后差别很大,指着改后的问吴大郎,“你现在已经写出这样的策论了?”
吴大郎微微一笑,“差不太多。”
吴里正神情有些激动,“这样的文章,比我当年写的还好,你如今又有冯老爷指点,那今年……”“今年冯老爷说让我下场试试,周夫子也觉得可以一试。”吴大郎点头。
“好!好!”吴里正连说两个好,又把那篇策论看了下,规整不花哨,贴合民情国策,又不失新意。
文章写的花团锦簇虽然好,吴里正更喜欢这样规整务实的。冯老爷说能下场,周夫子也说可以试试,那就是吴大郎有了试试的能力,有可能考中。
春试在二月下旬。
冯老爷因为吃了吴大郎的偏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