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后续(3 / 5)
她一副精英的样子误导了。
……
凌夏第二天就打电话通知总公司的相关人员过来考察。
调研部根据要求进行了选址调研跟市场调研,法务部也派了一队人过来。
等调研结果出来后,凌父等人简直要老泪纵横了。
因为根据他们的综合考察:由于市场交通等问题,调研部并不建议在安宁设立粮贸分公司。
凌夏拿过调研报告一看,先吩咐按照调研结果选取了公司办公场所跟库房、厂房。
才命令法务部进行了分公司注册。
其他人虽然不懂为什么报告上的问题如此明显,总裁却还一意孤行。
但鉴于她上一次的完美决策,大家还是乖乖的按照吩咐行事了。
在跟当地政府部门打了好几圈太极后,大夏国际又争取到了很多优惠政策。
大夏粮贸公司正式成立后,在当地收了大量员工。
这个时间已经过了当地的丰收季很久,但由于价格原因农民还是屯了大量各种粮食。
因此收粮的消息一传出来,就有很多人拉着自家的粮食来试探。
在发现收粮价格的确比当地价格高个两成,还不像惯例的那样只给白条时。
没几天,粮仓就涌进了大量的粮食。
农民们争先恐后的把自家的存货清了个空。
特别是马铃薯,市场价格卖到了一块多,跟全国平均价没的比,可比起当地一斤两毛的行情,那真是好得没话说了。
分公司的负责人看着快要满的库存,愁的头发都要白了。
总裁建厂的时候,说她有销路,然后就放开了市场大量收购,可现在……
这收进来的更多是当地的大小粮商,再不缓缓,他感觉隔壁几个省的粮食都要有回流的迹象了。
凌夏见状回了趟大明,跟皇帝密谈了一夜后,吩咐人在全国各地开设了粮行。
而获得的收入,一半归国库,一半归自己。
凌夏记得两个世界进程是相似的。
而按时间线来说,大明已经进入小冰河期快十年了。
她记得历史上的大明,也有长达七十年的气候冰河期。
导致明末北方粮食减产,瘟疫流行,灾民增多。
这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就开始了,而且北方灾情非常严重,但因为政府赈济,而当时政府的控制力强,就勉强渡过去了。
后来由于土地兼并等